欢迎大家关注我们的网站和系列教程:http://www.tensorflownews.com/,学习更多的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的知识!
作为机器学习最重要的一个分支,深度学习近年来发展迅猛,在国内外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然而深度学习的火热也不是一时兴起的,而是经历了一段漫长的发展史。接下来我们了解一下深度学习的发展历程。
1.深度学习的起源阶段
1943年,心里学家麦卡洛克和数学逻辑学家皮兹发表论文《神经活动中内在思想的逻辑演算》,提出了MP模型。MP模型是模仿神经元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构成出的一个基于神经网络的数学模型,本质上是一种“模拟人类大脑”的神经元模型。MP模型作为人工神经网络的起源,开创了人工神经网络的新时代,也奠定了神经网络模型的基础。
1949年,加拿大著名心理学家唐纳德·赫布在《行为的组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无监督学习的规则——海布学习规则(Hebb Rule)。海布规则模仿人类认知世界的过程建立一种“网络模型”,该网络模型针对训练集进行大量的训练并提取训练集的统计特征,然后按照样本的相似程度进行分类,把相互之间联系密切的样本分为一类,这样就把样本分成了若干类。海布学习规则与“条件反射”机理一致,为以后的神经网络学习算法奠定了基础,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20世纪50年代末,在MP模型和海布学习规则的研究基础上,美国科学家罗森布拉特发现了一种类似于人类学习过程的学习算法——感知机学习。并于1958年,正式提出了由两层神经元组成的神经网络,称之为“感知器”。感知器本质上是一种线性模型,可以对输入的训练集数据进行二分类,且能够在训练集中自动更新权值。感知器的提出吸引了大量科学家对人工神经网络研究的兴趣,对神经网络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在1969年,“AI之父”马文·明斯基和LOGO语言的创始人西蒙·派珀特共同编写了一本书籍《感知器》,在书中他们证明了单层感知器无法解决线性不可分问题(例如:异或问题)。由于这个致命的缺陷以及没有及时推广感知器到多层神经网络中,在20世纪70年代,人工神经网络进入了第一个寒冬期,人们对神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