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去除异常值
时间: 2023-10-10 14:11:20 浏览: 621
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是一种用来衡量城市化程度和人类活动的指标。处理NPP/VIIRS数据时,通常需要去除异常值,以便更准确地反映人类活动的分布。
以下是一些可能对NPP/VIIRS数据产生异常值的原因:
1.云层:云层会阻碍夜间灯光的传播,导致灯光数据出现异常。因此,需要将云层排除在外。
2.夜间雪灾:在夜间下雪时,地面覆盖了一层白色的雪,会反射出更多的灯光,导致灯光数据异常。
3.照明故障:灯光故障或其他故障可能导致灯光数据异常。
为了去除这些异常值,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使用蒙版去除云层:可以使用卫星云图或其他云层数据,制作一个蒙版,将云层区域排除在外。
2.使用地形数据去除夜间雪灾:可以使用高程数据或地形数据,将覆盖雪的区域排除在外。
3.使用时间序列去除照明故障:可以使用时间序列分析,将灯光数据在一段时间内的波动视为正常波动,将灯光数据在某个时间点的异常视为照明故障,排除异常值。
以上是一些处理NPP/VIIRS数据时去除异常值的方法,不同的数据处理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数据集和应用场景。
相关问题
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预处理
### 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预处理方法
对于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的预处理,通常涉及多个步骤来确保最终分析结果的质量和准确性。具体来说:
- **投影变换**:为了适应特定地理区域的研究需求,需要将原始卫星图像转换到适合该地区的地图投影系统中。例如,在对中国地区特别是像南宁市这样的城市进行研究时,选择了适用于中国的 Asia Lambert Conformal Conic 投影坐标系来进行坐标转换[^2]。
- **裁剪操作**:利用目标城市的行政边界矢量文件作为掩膜层,在GIS软件(如 ArcGIS 或 QGIS)环境中对已调整好坐标的影像执行裁切命令,从而获得仅限于所需范围内的高质量子集数据。
- **分辨率统一**:考虑到不同时间点获取的数据可能存在分辨率差异的情况,因此有必要通过重采样的方式使所有时期的记录保持一致的空间尺度,比如可以设定为1公里乘以1公里的标准格网大小。
- **去噪处理**:由于传感器本身的局限性和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实际收集到的夜光强度读数可能会含有一定的随机误差或者异常值。为此,采用阈值过滤的方法能够有效去除这些干扰项,提高信噪比并增强后续定量评估的有效性。
#### 使用Python脚本实现部分自动化流程
下面给出一段简单的 Python 脚本来演示如何批量读取 GeoTIFF 文件,并对其进行基本的预处理工作,包括重新设置投影参数以及应用固定阈值滤波器:
```python
from osgeo import gdal, ogr
import numpy as np
def preprocess_nightlight_tif(input_file_path, output_file_path):
dataset = gdal.Open(input_file_path)
# 获取栅格基本信息
band = dataset.GetRasterBand(1)
array = band.ReadAsArray()
# 应用阈值法去除噪音
threshold_value = 50 # 假设这里定义了一个合理的阈值
filtered_array = np.where(array >= threshold_value, array, 0)
driver = gdal.GetDriverByName('GTiff')
outdata = driver.Create(output_file_path,
dataset.RasterXSize,
dataset.RasterYSize,
1,
gdal.GDT_UInt16)
# 设置新的投影信息
outdata.SetGeoTransform(dataset.GetGeoTransform())
outdata.SetProjection("EPSG:4326") # 这里假设要转成WGS84经纬度坐标系
outband = outdata.GetRasterBand(1)
outband.WriteArray(filtered_array)
outdata.FlushCache()
```
类npp viirs夜间灯光数据处理
### 数据源介绍
Suomi NPP卫星于2011年10月发射,搭载的VIIRS传感器具备一个称为DNB(Day Night Band)的波段,能够在500米分辨率下对地表进行高灵敏度夜光观测,比传统的OLS数据提高6倍分辨率和250倍灵敏度[^2]。此外,NPP VIIRS夜间灯光数据已成为当前夜光观测的主要来源。
除了NPP VIIRS数据,还有其他类似的数据源可用于夜间灯光遥感分析。例如,欧洲空间局(ESA)的哨兵系列卫星(Sentinel-3)也提供了OLCI传感器,虽然主要用于大气与海洋监测,但在某些特定条件下也可用于夜光观测。然而,其分辨率和应用场景与VIIRS存在一定差异。
### 数据获取方法
NPP VIIRS夜间灯光数据可通过多个渠道获取。其中,官方网站提供逐月合成产品下载,适用于长期时间序列分析[^3]。用户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获取所需数据:
1. 访问官方数据分发网站,如NOAA或NASA Earthdata。
2. 选择所需的时间范围、区域以及数据类型(日数据或月数据)。
3. 下载数据后,结合矢量文件(如SHP格式)进行区域裁剪和掩膜提取。
对于需要矢量边界文件的情况,可访问公开地图平台下载所需的SHP文件,并通过GIS软件导入到ArcGIS中进行进一步处理[^3]。
### 数据预处理流程
在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前,需对原始数据进行一系列预处理操作:
- **投影转换**:将影像数据从原始坐标系统转换为适合研究区域的投影系统,如Albers等积投影。
- **重采样**:将影像重采样至统一的空间分辨率,通常使用400米作为标准分辨率以减少计算负担并保持数据一致性[^3]。
- **异常值处理**:利用“栅格计算器”工具对影像中的异常值进行修正,例如将小于0.3的像素值置为0,以去除噪声影响[^3]。
### 时间序列分析方法
在ArcGIS中进行NPP VIIRS夜光数据的时间序列分析,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手段:
1. **多时相叠加分析**:将不同时间段的夜光影像进行叠加,观察区域亮度变化趋势。
2. **统计图表生成**:利用ArcGIS内置的图表功能绘制时间序列曲线,展示夜光强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3. **趋势检测**:应用线性回归或其他统计模型识别长时间尺度下的夜光变化趋势。
4. **季节性调整**:考虑到夜光数据可能受节假日、天气等因素影响,需进行季节性调整以消除短期波动干扰。
### 示例代码片段
```python
# 使用Python脚本批量处理VIIRS数据(示例)
import arcpy
# 设置工作空间
arcpy.env.workspace = "C:/data/viirs_monthly"
# 列出所有TIFF文件
rasters = arcpy.ListRasters("*.tif", "TIF")
# 应用栅格计算器处理异常值
for raster in rasters:
output_raster = arcpy.sa.Con(arcpy.Raster(raster) < 0.3, 0, arcpy.Raster(raster))
output_raster.save(f"C:/data/viirs_processed/{raster}_clean.tif")
```
上述代码展示了如何使用ArcPy模块批量处理VIIRS夜光数据中的异常值。
###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