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如何打开XR的三个“枷锁”

向欣电子 2024-09-29 08:01 次阅读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如果有一个科技产品,让科技从业者们又爱又恨的话,XR(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和混合现实MR)可以当之无愧地排在第一。

爱的是,XR直击人类的信息需求。人类获取的信息中85%是通过视觉,改变视觉交互的产品,往往都能成功,比如杂志、电视、电影、短视频等等。而且无论虚拟现实还是增强现实,都可以满足人们希望突破空间的诉求。


因此,XR既是新的信息呈现方式、也拥有全新的交互方式,一直被誉为继智能手机后、下个时代的入口,所谓得XR者至少值千亿美金。


恨的是,巨头大公司、创业小团队,一波波轮流下场,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依旧面临着困局:惊艳的技术,夸张的成本;炸天的demo、哭晕的销量,仍然没有迎来iPhone时刻。


比如微软的HoloLens第一代惊艳世人,但3000美元的价格令消费者望而却步,微软只好开发B端客户,甚至转向军方市场。


Meta Quest 2虽然销量大增、热卖千万套,但由于缺少能够持续吸引消费者应用,疫情结束后大概率墙角吃灰。


苹果的VisionPro无论在设计、技术、还是显示效果上,都吊打同行,但初代机也落了个“惊艳,直到用了之后”这样的评价。


以至于,不少人认为,XR的需求过于领先,谁做都是在竹篮打水、井中捞月。


但真的如此吗?回顾XR发展历史,显然并不是如此。与此相反的是,困扰XR的“产品、技术、制造”三个“枷锁”,正相继被打开。



01 产品定位的枷锁


关于产品和技术,有一则有趣的小故事。


乔布斯回归苹果后,打算停止OpenDoc(开发文档编辑器)的开发,不料在他参加一次活动时,遭到了一位OpenDoc支持者的质疑、不满,甚至还嘲讽了乔布斯不懂编程、不了解OpenDoc技术的厉害。


对于这个质疑,乔布斯先是恭维了下对方,随后便说出了经典论断:OpenDoc确实有过人之处,有一些其他技术实现不了的功能。但是,最难的是如何将那些功能塞到更大的愿景里面,例如每年一个产品可以卖八十、一百亿美元。


“你得从用户体验出发,倒推用什么技术;而不能从技术出发,然后去想如何把技术卖出去。”


乔布斯所描述的,正是XR遭遇困境的一个原因:技术思维大于用户思维。而第二个原因则是:终极思维大于迭代思维,总希望能做出革命性产品,用多种功能,一次性解决用户的多个需求,却忽略了迭代的重要性。


在这两个思维的影响下,XR就会“染上三高一短的病症”:成本高、功耗高、重量高、续航短。最终结果就是实用性低,产品只能固定场景使用、无法让用户能够自如地使用、尤其能在户外正常使用,而且由于重量和续航问题,也无法较长时间佩戴。


任何无法高频使用的产品,自然也无法称为爆款、无法普及。


庆幸的是,经过一批批企业的一次次试错,产业界也开始重新定位产品:站在用户视角,放弃终极思维、从容易落地的场景开始,培养使用习惯、持续迭代技术。


于是,AR眼镜,成为解决“三高一短”的先锋

首先,AR眼镜放弃了全场景的追求,而是聚焦可以结合AI功能的领域,比如翻译、导航、商务会议等场景,需求更清晰、实用性更强;其次,因为功能精简,AR眼镜的功耗也降低了,续航时长也可以满足日常使用。


同时,AR眼镜形态和普通眼镜类似,重量也和普通眼镜差不多,再配上良好的设计,可以做到实用和时尚的结合。


不仅用户乐意长期佩戴,而且受众人群也从极客们扩大到了普通用户。


AR眼镜,逐渐成为各家厂商的选择。雷鸟、创维、华为等公司相继发布新品。即使海外巨头Meta,也发布了首款AR全息眼镜,代号为“猎户座”(Orion)。Meta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款产品的原型机就像当年Oculus Rift原型机一样震撼。


AR眼镜也许不是XR的最终形态,但放弃终极思维后,市场也开始给予良好反馈。2023年,AR眼镜国内销售增速达到了150%。可以说,XR的产品定位枷锁,正被AR眼镜打开。



02 技术路线的枷锁


技术也是XR产品的一个枷锁,约束的原因在于:多个部件时常会有多条技术路线齐头并进,各厂商发力点不同、供应链也比较分散。这就导致,一方面,规模效应的爆发被延缓,降本速度减缓;另一方面,这也为用户选择产品设立了较高门槛,不利于产品普及。


比如,以AR的光学显示为例,光学显示模组是成本大户,占总成本的40%左右;也是影响产品表现力的最重要组件。但光学显示却围绕着成本和呈现效果的取舍,衍生了多条路线。


首先,在显示整体形态上,可以分为视频透视VST(video see through)光学透视OST(optic see through)


VST利用摄像头等传感器,捕捉真实世界的影响,然后投射在屏幕上。可以简单理解为“头盔模式”,代表产品就是苹果的Vision Pro 和 Meta的QuestPro。OST是通过光学镜片,将虚拟图像投影到用户真实的视野中。可以简单理解为“眼镜模式”。


对比来看,VST是在虚拟上加现实,OST是在现实上加虚拟。前者的优势是深度沉浸,缺点是计算量大、部件多、也会很重。OST的劣势是沉浸感弱,但优势是具备“小巧”的潜力。


微软第一代HoloLens是最早采用OST方案的产品,但是当时技术有限,没有发挥出OST的优势,产品体积巨大、用户反馈并不好。


十余年过去后,OST经过不断发展,实现了良好的“轻量化”效果,非常适合眼镜形态。因此,目前国内AR公司几乎都采用了OST模式。


OST能得到产业越来越多认可,则源于其零部件,尤其是微显示屏(把虚拟图像转化为光)和光学元件(通过设计光的反射,让图像进入用户眼中)技术路线的发展。


这两个领域的技术也可谓是“五花八门”。光学元件有棱镜、自由曲面、Birdbath、光波导等方案。微显示屏有LCoS、 Micro OLED、MicroLED、DLP等技术。而且这两个部件,还可以形成多种组合。比如谷歌Glass曾采用“棱镜+LCoS”、Rokid Glass曾采用 “BirdBath+Micro OLED”、HoloLens曾采用“光波导+LCoS”。


颇有一种“拧麻花”的感觉。但庆幸的是,麻花逐渐被解开。


在光学元件领域,“光波导”的认可度越来越高。


所谓光波导,简单理解就是让光线能够完整地在玻璃上下表面以“全反射”的形式前进,而不会透出去。难点在于镜面的设计。而优势在于透光度好、体积小、以及设计灵巧,可以将显示器件放置于镜框上,不至于在眼前遮挡,更符合日常眼镜的形态。


光波导因着轻量化的优势,已经成为主流。目前,光波导主要以阵列光波导(几何光波导)和衍射光波导两种为主。


00c7a2f8-7df6-11ef-bb4b-92fbcf53809c.png

几种光学元件的优劣对比

接下来的难题则在于光引擎部分,也就是将图像显示出来,转化为光、可以传输到镜片上。以下图为例,左上红框即为成熟产品中光引擎部分;左下为显示屏;右上右下为多色或单色的光引擎(显示屏再配上一系列镜头)。

00ef3d7c-7df6-11ef-bb4b-92fbcf53809c.png

光引擎示意图

对于光引擎,用户诉求包括:亮度够、体积小、功耗低。尤其当选择了光波导方案后,由于光波导的光效很低(光的强度会减弱),因此,对亮度的要求更高。


此前主要是LCoS方案,也就是LiquidCrystal on Silicon,简单理解就是下层CMOS基板、中间液晶、上层ITO玻璃基板。这个方案里,CMOS、液晶、ITO都是成熟技术,因此成本低、量产容易;缺点是功耗高、体积大、对低温适应性差。因此,做成眼镜时还不够轻便,冬天使用时效果也不佳。


Micro OLED方案发挥了OLED自发光的特点,体积小、功耗低,但缺点是生命周期短、亮度低。尤其是亮度方面是典型的“遇强则弱”。由于AR眼镜是现实+虚拟叠加,当外部光线过亮时,OLED的亮度就会相对不足,以至于看不清虚拟图像,失去原本的功能。使用中,基本是室内良好、室外较差。


Micro LED 也称为μLED,简单理解就是把LED进行微缩化,像素点距从毫米级缩小到微米级。LED也是采用了自发光的化合物,包括GaP ( 磷化镓 )、InGaN( 氮化铟镓) 等,功耗较低,而且由于像素密度高,就形成了超高亮度、高对比度的特点。


01031dce-7df6-11ef-bb4b-92fbcf53809c.png

几种微显示方案优劣对比

因此,从需求的第一性出发,Micro LED是AR近眼显示的首选方案、也正逐渐成为主流。


根据海外著名机构YOLE的统计,全球2022年推出的近十款轻量级AR眼镜,绝大多数都采用了MicroLED微显示技术方案。而且这些方案也基本来自同一家公司:JBD上海显耀显示。据业内人士称,Meta刚发布的代号Orion的AR眼镜,也采用了JBD的MicroLED方案。

01111d98-7df6-11ef-bb4b-92fbcf53809c.png

AR眼镜微显示方案统计

由此可见,光学元件、显示方案等技术路线方面,虽然仍有一些分歧,但在用户需求的驱动下,也已经有了“力往一处使”的趋势,技术枷锁逐渐被打开。不过,要取得更好的效果,还需要打开第三个枷锁:制造能力。



03 制造能力的枷锁


关于苹果多么重视中国供应链,有一则小故事。有一天,库克听了关于中国供应链的汇报后,指出“这个问题非常糟糕,应该有人到中国去解决”。


三十分钟后,库克抬头看见了苹果的运营经理 Sabih Khan,便立刻问道:“你为什么还在这?”随后,Khan 立刻开车到机场,乘坐最近的一班飞机前往中国。


中国供应链对苹果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某种意义上而言,也是苹果带着中国供应链往前跑。


到了新能源车时代,就有了“齐头并进”的意味了。特斯拉能够突破“产能地狱”,离不开上海超级工厂的建设。也借着中国供应链,有了国产新能源的纷纷崛起。


而在消费级AR领域,中国供应链则展现了出了良好的引领性


品牌端,雷鸟、魅族等品牌,率先采用AI技术、开拓场景,成为AR眼镜进入消费市场的先锋;零部件端,鲲游光电突破光波导专利限制,提供更高性价比的光波导技术。

而被誉为显示领域“神来之笔”的MicroLED方案,也是由中国公司,例如JBD在引领,解决了一个个制造难题。


首先,在2015年公司成立之初,得益于高管在半导体领域的丰富工作经验,JBD为产业带来了一个新的思路:把LED和半导体制造跨界结合,并提出了混合集成半导体技术,也就是在晶圆级集成硅基驱动电路和LED化合物。而且公司也在合肥建立了自己的工厂。


晶圆级混合集成的思路,可以发挥半导体的成熟制造工艺,也可以享受到类似“摩尔定律”的红利。但也会遇到新问题:LED的衬底和硅基衬底不兼容,中间需要完成转移。这也就是JBD的技术壁垒:可以将薄如蝉翼的发光层完整地转移到硅基IC之上,而且具有很高的良率、稳定的出货能力。


通过晶圆级混合技术,封装、测试也可以实现晶圆级。而且晶圆的集成度也非常高,在一个平方厘米之内可以集成高达2亿的CMOS电路和2千万个MicroLED。由此,MicroLED的生产效率大幅提高,成本也不断下降。


更为关键的成绩,在于“轻量化”的推动。2021年,JBD在全球首次推出了0.13寸MicroLED微显示屏,并首次将彩色光引擎的尺寸压缩至1.5CC。在2023年,公司第三代产品则将体积缩小到了0.4CC,缩小比例达到73%。体积仅有黄豆大小,可以方便地置入眼镜框架中。而近期,JBD量产的单色光引擎体积更进一步缩小为0.15cc。

体积小了,但效果更好了。JBD蜂鸟Ⅰ彩色光学模组,可以实现大于6000尼特的入眼亮度,打破了以往彩色光波导只有1500nits的亮度水平,从而可以让用户即使在户外,依然可以享受高质量的视觉体验。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JBD已经形成了从微显示面板向光引擎、光模组辐射的产品矩阵。也被YOLE列为,在AR领域和苹果、Meta并列的关键玩家(电视领域,TCL、京东方则是显示的核心玩家)。


018b770a-7df6-11ef-bb4b-92fbcf53809c.png

MicroLED应用路线图

这无疑是对中国供应链的认可,也让大家看到了在垂直领域、做深做强的重要性。

04 结语


XR是一个有趣的话题,在打开“三个枷锁”的发展过程中,不仅可以看到中国消费电子品牌公司的探索,也可以看到数个像JBD这样在制造领域,名声低调、技术高调的隐形冠军。


只有当品牌高点和制造高点都落在国内时,我们才不会担心被“卡脖子”,我们的制造业才会获得更多的价值分配,才不用担心“外迁”。


这条路,才刚刚开始。需要的是一个又一个“名声低调、技术高调”的十年。

-全文完

实习生刘宇辰(北大汇丰在读生)对本文亦有贡献。


理工/金融 复合背景,

百亿私募/头部自媒体 双重经历

董指导 和大家一起

深度挖掘商战,前瞻发现机遇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虚拟现实
    +关注

    关注

    15

    文章

    2300

    浏览量

    100171
  • AR眼镜
    +关注

    关注

    4

    文章

    580

    浏览量

    24504
  • XR
    XR
    +关注

    关注

    0

    文章

    406

    浏览量

    9964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DC/DC转换器选型的三个要点

    在上一篇《DC/DC 转换器电路设计与开发 — 类型与工作原理》中,我们介绍了 DC/DC 转换器的类型以及降压型 DC/DC 转换器和升压型 DC/DC转换器的工作原理。本文将为大家分享 DC/DC 转换器选型的三个要点,以及电感器选型的计算方法。
    的头像 发表于 06-12 16:44 997次阅读
    DC/DC转换器选型的<b class='flag-5'>三个</b>要点

    如何检测极管的三个

    可以用万用表来初步确定极管的好坏及类型 (NPN 型还是 PNP 型 ),并辨别出e(发射极)、b(基极)、c(集电极)三个电极。
    发表于 03-08 16:40

    如何区分场效应管mos管三个引脚

    场效应管mos管三个引脚怎么区分
    发表于 03-07 09:20 0次下载

    Linux系统中最重要的三个命令

    Linux剑客是Linux系统中最重要的三个命令,它们以其强大的功能和广泛的应用场景而闻名。这三个工具的组合使用几乎可以完美应对Shell中的数据分析场景,因此被统称为Linux
    的头像 发表于 03-03 10:37 505次阅读

    使用DDS生成三个信号并在Vivado中实现低通滤波器

    本文使用 DDS 生成三个信号,并在 Vivado 中实现低通滤波器。低通滤波器将滤除相关信号。
    的头像 发表于 03-01 14:31 1918次阅读
    使用DDS生成<b class='flag-5'>三个</b>信号并在Vivado中实现低通滤波器

    简述光刻工艺的三个主要步骤

    “ 光刻作为半导体中的关键工艺,其中包括3大步骤的工艺:涂胶、曝光、显影。三个步骤有一异常,整个光刻工艺都需要返工处理,因此现场异常的处理显得尤为关键”
    的头像 发表于 10-22 13:52 2414次阅读

    TLV320ADC3101使用的时候ADC工作的顺序是怎么样的?是ADC三个通道轮流打开轮流使用ADC吗?

    通道轮流打开轮流使用ADC吗? 抽取滤波器在每个WCLK时钟内向串行数据接口传输32位的数据,这32位数据是三个麦克风的转换结果吗?该如何区分这些数据里哪一段来源于哪个麦克风呢?在codec输出串行数据接口该如何区分哪一段数据来源于哪一
    发表于 10-22 07:23

    可调电阻三个脚怎么接 可调电阻怎么测量好坏

    可调电阻,也称为电位器,是一种可以调节电阻值的电子元件。它通常有三个引脚:两固定端和一可动端(或称为中间抽头)。可调电阻的三个脚的连接方式和测量好坏的方法如下: 可调电阻
    的头像 发表于 10-18 14:45 7320次阅读

    双向晶闸管的三个电极分别是什么作用

    转换器、电机控制、照明调光等。双向晶闸管的三个电极分别是阳极(Anode)、阴极(Cathode)和门极(Gate),每个电极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作用。 阳极(Anode) 阳极是双向晶闸管的一主要电极,通常标记为“A”。它的作用是接收电流。在正常工作状态下,阳极是器件的
    的头像 发表于 10-08 09:28 2535次阅读

    自动发电控制系统具有三个基本功能

    自动发电控制系统(AGC)具有三个基本功能,这些功能在电力系统的运行和调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下是这三个基本功能的详细解析:
    的头像 发表于 10-03 15:05 1776次阅读

    使用CLB扩展PWM实现F280049C驱动三个电机

    电子发烧友网站提供《使用CLB扩展PWM实现F280049C驱动三个电机.pdf》资料免费下载
    发表于 09-27 10:13 8次下载
    使用CLB扩展PWM实现F280049C驱动<b class='flag-5'>三个</b>电机

    三个电流怎么判断NPN还是PNP

    在判断晶体管是NPN型还是PNP型时,主要依据是其内部半导体材料的排列方式以及电流在晶体管中的流动方向。阐述如何根据三个电流(通常指的是发射极电流IE、基极电流IB和集电极电流IC)来判断NPN和PNP晶体管。
    的头像 发表于 09-14 15:44 4222次阅读

    快速确定升压转换器最大输出电流的三个步骤

    电子发烧友网站提供《快速确定升压转换器最大输出电流的三个步骤.pdf》资料免费下载
    发表于 09-07 10:42 0次下载
    快速确定升压转换器最大输出电流的<b class='flag-5'>三个</b>步骤

    基本理想电路元件的三个特征是什么

    基本理想电路元件是构成电路的基本单元,它们具有三个基本特征:电压-电流关系、能量转换和电路参数。以下是对这三个特征的分析: 电压-电流关系 理想电路元件的电压-电流关系是其最基本的特征之一。这种关系
    的头像 发表于 08-25 09:38 2507次阅读

    相交流电源是三个什么组成

    相交流电源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和民用领域的电力系统,其主要由三个交流电源组成,每个电源的相位相差120度。这种电源系统具有许多优点,如传输效率高、功率密度大、稳定性好等。 一、相交流电源的组成
    的头像 发表于 08-23 15:10 2275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