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半导体功率模块封装领域,互连技术一直是影响模块性能、可靠性和成本的关键因素。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纳米银烧结和纳米铜烧结技术作为两种新兴的互连技术,备受业界关注。然而,在众多应用场景中,纳米铜烧结技术逐渐展现出其独特的优势,甚至在某些方面被认为完胜纳米银烧结。本文将深入探讨纳米铜烧结技术为何能够在这一领域脱颖而出。
一、纳米铜烧结与纳米银烧结的基本原理
纳米铜烧结和纳米银烧结技术都是利用纳米材料的尺度效应,通过施加温度、压力和时间三个驱动力,使纳米级铜或银颗粒形成致密化的烧结体,从而实现芯片、基板等组件之间的互连。
纳米银烧结技术作为较早被研发和应用的技术,凭借其优异的导电、导热性能以及良好的抗氧化性,在碳化硅功率模块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纳米银烧结技术的一些局限性也逐渐显现,如原材料成本高昂、与传统钎焊工艺兼容性小、烧结体孔隙率较高且易产生微裂纹等。
相比之下,纳米铜烧结技术虽然起步较晚,但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如成本更低、热膨胀系数与芯片背面金属层更匹配、不易发生电迁移现象等,逐渐受到业界的青睐。纳米铜颗粒的烧结温度较低,通常在200度左右,远低于其熔点,这使得纳米铜烧结技术在封装技术中的应用成为可能。
二、纳米铜烧结技术的优势
成本优势
成本是制约半导体功率模块封装技术大规模应用的关键因素之一。纳米银作为贵金属,其原材料价格相对较高,这使得纳米银烧结技术的成本居高不下。而纳米铜作为常见金属,其原材料价格远低于纳米银,这使得纳米铜烧结技术在成本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据估算,纳米铜烧结的成本是纳米银烧结的几十分之一。随着碳化硅芯片成本的降低,封装成本在总成本中的占比将逐渐增大,纳米铜烧结技术的成本优势将更加凸显。
热膨胀系数匹配优势
半导体功率模块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热量,导致芯片和基板等组件发生热膨胀。如果互连材料的热膨胀系数与芯片和基板不匹配,将产生热应力,进而影响模块的可靠性和寿命。纳米铜的热膨胀系数与芯片背面金属层(如铜)更为匹配,这有助于减少热应力,提高模块的可靠性和寿命。相比之下,纳米银的热膨胀系数与铜存在一定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某些应用场景中的使用。
电迁移抗性优势
电迁移是半导体功率模块封装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在高温和高电流密度下,金属原子会沿电场方向发生迁移,导致互连线路断裂或短路。纳米银在高温下容易发生电迁移现象,这对其在高功率、高温度环境下的应用构成了一定挑战。而纳米铜不易发生电迁移现象,这有助于提高其在高温和高电流密度环境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工艺兼容性优势
纳米铜烧结技术与传统钎焊工艺具有较好的兼容性。这意味着在现有生产线的基础上,通过简单的设备改造和工艺调整,即可实现纳米铜烧结技术的应用。这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还缩短了产品上市周期。相比之下,纳米银烧结技术与传统钎焊工艺的兼容性较小,大批量生产时需要对产线进行整体更新换代,这增加了生产成本和时间成本。
环境友好优势
纳米铜烧结技术在制备和使用过程中对环境影响较小,符合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环境友好型技术将逐渐成为未来技术发展的主流趋势。纳米铜烧结技术在这一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三、纳米铜烧结技术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尽管纳米铜烧结技术具有诸多优势,但其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一些挑战。其中,氧化问题是纳米铜烧结技术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纳米铜颗粒的表面积大,极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形成氧化铜层。氧化铜层的存在不仅会影响纳米铜颗粒的烧结性能,还会导致导电性能和导热性能的下降。
为了解决纳米铜颗粒的氧化问题,研究人员采取了多种措施。一种常见的方法是在纳米铜颗粒表面包覆一层抗氧化物质,如碳层、硅层等。这些抗氧化物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止纳米铜颗粒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从而保护纳米铜颗粒的烧结性能。另一种方法是在纳米铜焊膏中加入抗氧化剂,如有机酸、胺类等。这些抗氧化剂可以在烧结过程中与氧气发生反应,从而消耗掉氧气,保护纳米铜颗粒不被氧化。
此外,通过优化制备工艺也可以有效减少纳米铜颗粒的氧化。例如,采用真空干燥、惰性气体保护等工艺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纳米铜颗粒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的机会,从而降低其氧化程度。同时,研究人员还在不断探索新的纳米铜颗粒制备方法,如化学方法、物理方法和生物方法等,以期获得更高纯度和更好分散性的纳米铜颗粒,进一步提高纳米铜烧结技术的性能。
四、纳米铜烧结技术的应用前景
随着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半导体功率模块封装技术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纳米铜烧结技术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在碳化硅功率模块、氮化镓功率模块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碳化硅功率模块领域,纳米铜烧结技术可以用于芯片和基板之间的互连、模块与散热器之间的互连等场景。其优异的导电、导热性能以及良好的抗氧化性和热膨胀系数匹配性使得纳米铜烧结技术成为碳化硅功率模块封装中的理想选择。
在氮化镓功率模块领域,纳米铜烧结技术同样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氮化镓功率模块具有更高的击穿电压和更低的导通电阻,适用于高压、高频、高效率的电力电子应用。纳米铜烧结技术可以为氮化镓功率模块提供可靠的互连解决方案,满足其高功率密度和高可靠性的要求。
此外,纳米铜烧结技术还可以应用于柔性电子、大功率光电器件等领域。在柔性电子领域,纳米铜浆因其可弯曲、不易断裂的特性,成为制备可穿戴设备、柔性显示屏等的关键材料。在大功率光电器件中,纳米铜浆作为封装材料能够显著提高光电转换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五、结论
综上所述,纳米铜烧结技术在半导体功率模块封装领域具有显著优势。其成本优势、热膨胀系数匹配优势、电迁移抗性优势、工艺兼容性优势以及环境友好优势使得纳米铜烧结技术在众多应用场景中脱颖而出。尽管纳米铜烧结技术仍面临一些挑战,如氧化问题等,但通过不断优化制备工艺和采取有效的解决方案,这些问题有望得到妥善解决。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纳米铜烧结技术有望在未来半导体功率模块封装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纳米银烧结技术仍然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如优异的导电、导热性能以及良好的抗氧化性等。在某些特定应用场景中,纳米银烧结技术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需求和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互连技术,以实现最佳的性能和成本效益。
未来,随着纳米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制备工艺的优化,纳米铜烧结技术有望得到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同时,我们也期待更多的创新技术涌现出来,为半导体功率模块封装领域带来更多的创新和突破。
-
半导体
+关注
关注
335文章
29265浏览量
244081 -
封装技术
+关注
关注
12文章
588浏览量
68757 -
功率模块
+关注
关注
11文章
552浏览量
46188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万亿碳化硅市场背后的隐形冠军:纳米银烧结材料国产化提速
低温无压烧结银在射频通讯上的5大应用,除此之外,烧结银还有哪些应用呢?欢迎补充
超声波指纹模组灵敏度飞升!低温纳米烧结银浆立大功

Metal Mesh印刷用纳米银浆的特点和应用
AlwayStone AS9375是一款使用了银烧结技术的无压纳米银

功率器件封装新突破:纳米铜烧结连接技术

纳米银烧结技术:SiC半桥模块的性能飞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