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理想i8的LPM功率模块设计解析

芯长征科技 来源:新能源高压架构与安全 2025-08-16 16:26 次阅读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来源:新能源高压架构与安全;作者:卧虎藏龙

理想汽车自研的LPM(Li Power Module)高压碳化硅(SiC)功率模块是其纯电战略的核心技术之一,于2025年6月首次公开,搭载于旗舰纯电车型理想i8及后续全系纯电平台。

该模块通过取消传统外露功率端子和螺栓连接,首创模块本体“内部开窗”设计,使电容和铜排可直接嵌套在模块内部。这一创新使模块占地面积缩减50%,Y向尺寸减小40mm,为后排乘客释放出宝贵的头部与腿部空间。

bbc9c60c-77f2-11f0-a18e-92fbcf53809c.png

并且理想通过优化电流传输路径、减小寄生参数,提升了模块效率与可靠性,同时缩减体积、降低成本,突破了传统半桥结构在高功率场景下的散热、空间限制,为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提供了更高效、紧凑的核心部件方案。

bbdba624-77f2-11f0-a18e-92fbcf53809c.png

本期我们就来重点解析理想i8上应用的LPM(Li Power Module)功率模块的设计方案:

1、LPM功率模块的主要设计指标及亮点

2、LPM功率模块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3、LPM模块的内部关键结构设计解析

LPM模块设计指标及亮点

1、技术指标

塑封尺寸:69.5mm x 43.0mm x 4.9mm

电流能力:350~500Arms

系统电感:10nH(统筹电容、模块与互联优化的结果)

bbe4b656-77f2-11f0-a18e-92fbcf53809c.png

2、技术方案

核心工艺:芯片银烧结、铜夹互连技术;塑封模块、气相焊、封闭铜冷板;基板直连技术、叠层铜排(大幅降低寄生电感)。

bbf60d34-77f2-11f0-a18e-92fbcf53809c.png

结构设计:无功率端子设计(简化 AMB 走线,降低端子寄生电感,绝缘距离扩大 5 倍);高对称电气布局(铜夹补偿空间不对称,电压均衡线抑制振荡,左右独立控制引脚)。

bc0adb4c-77f2-11f0-a18e-92fbcf53809c.png

组装优化:封闭铜冷板全桥实现极简电控设计(消除泄露风险,取消密封圈与压块);一级零件数量降低 50%,组装工序降低 40%。

bc1e4db2-77f2-11f0-a18e-92fbcf53809c.png

3、核心优势

空间提升:打通模块、电控、电驱与整车协同设计,将模块面积优势转换为整车空间优势,使整车关键空间参数增加24 毫米。

bc7370b2-77f2-11f0-a18e-92fbcf53809c.png

续航提升:系统电感达10nH(优于对比模块 A),带来续航额外提升1%。

可靠性与质量:通过 10 倍可靠性验证,包括 > 10000 套全桥开发样品、>1800 只全桥样品的寿命极限与建模;全链条质量管控(100% 自动化组装工艺、4× 独立 AOI 光学检测、多层级老化与验证等),实现 30 万公里快速可靠性覆盖。

LPM模块设计方案

1、半桥式功率模块的基本组成:

绝缘基板:作为整个模块的基础承载结构,用于承载第一覆层、第二覆层和第三覆层,起到绝缘和支撑的作用。

上桥臂:由多个第一上开关管和多个第二上开关管组成,这些开关管均设置在第一覆层上,是电流从电源正极流向第二覆层的关键通路,通过开关管的导通与断开控制电流的传输。

下桥臂:由多个第一下开关管和多个第二下开关管组成,这些开关管均设置在第二覆层上,是电流从第二覆层流向电源负极的关键通路,同样通过开关管的导通与断开控制电流的传输。

第一覆层:作为导电载体,一端连接电源正极,为上桥臂的开关管提供电流输入;同时,其上承载着上桥臂的第一上开关管和第二上开关管,是上桥臂开关管的安装基础和电连接载体。

第二覆层:作为电流中转和输出的核心载体,一端通过上桥臂与第一覆层连接,另一端通过下桥臂与第三覆层连接;其主要功能是向外部设备输出交流电(AC),同时承载着下桥臂的第一下开关管和第二下开关管,为下桥臂开关管提供安装基础和电连接。

第三覆层:作为导电载体,一端连接电源负极,另一端通过下桥臂与第二覆层连接,是下桥臂开关管输出电流的最终通路,将电流导回电源负极。

bc87e510-77f2-11f0-a18e-92fbcf53809c.png

2、电流在半桥式功率模块的流过路径(DC 正极→AC→DC 负极)

① DC 正极到第二覆层(AC 输出)

DC 正极连接第一覆层,电流从第一覆层分别流向其上的第一上开关管和第二上开关管(漏极输入);

电流经第一上开关管、第二上开关管的源极流出,通过上桥臂与第二覆层的连接点(如第一连接夹)流入第二覆层,此时第二覆层输出交流电(AC)至外部设备。

bc974b18-77f2-11f0-a18e-92fbcf53809c.png

② 第二覆层(AC 输出)到 DC 负极

从外部设备回流的电流进入第二覆层,流向其上的第一下开关管和第二下开关管(漏极输入);

电流经第一下开关管、第二下开关管的源极流出,通过下桥臂与第三覆层的连接点(如第二连接夹)流入第三覆层;

第三覆层连接 DC 负极,电流最终流回 DC 负极,形成完整回路。

bcad2bd6-77f2-11f0-a18e-92fbcf53809c.png

简言之,电流路径为:DC 正极→第一覆层→上桥臂开关管→第二覆层(AC 输出)→下桥臂开关管→第三覆层→DC 负极,通过上、下桥臂开关管的交替导通 / 断开,实现 DC 到 AC 的转换。

关键结构设计

1、覆层的作用

覆层(第一覆层、第二覆层、第三覆层)是附着在绝缘基板上的导电层(如金属层),主要作用包括:

导电载体:第一覆层连接电源正极,作为上桥臂开关管的电流输入载体;第二覆层负责向外部设备输出交流电(AC),是上桥臂与下桥臂的电流中转载体;第三覆层连接电源负极,作为下桥臂开关管的电流输出载体。

承载开关管:上桥臂的第一上开关管、第二上开关管设置在第一覆层上,下桥臂的第一下开关管、第二下开关管设置在第二覆层上,覆层为开关管提供安装基础并实现电连接。

bcc75c68-77f2-11f0-a18e-92fbcf53809c.png

2、子覆层的作用

子覆层是第一覆层的细分结构,包括第一子覆层和第二子覆层,具体作用如下:

隔离与独立供电:第一子覆层上设置多个第一上开关管,第二子覆层上设置多个第二上开关管。

两者物理分隔,可避免两组上开关管的供电电压(如 V1 + 和 V2+)相互干扰,防止电压直接串流(例如避免 V1 + 直接流向第二上开关管,或 V2 + 直接流向第一上开关管),确保上桥臂中两组开关管的电流路径独立且稳定。

优化电流分布:通过子覆层的分隔,可针对性地为第一上开关管和第二上开关管分配电流路径,结合第一互联线(连接两子覆层)进一步平衡两组开关管的电感和电压,提升上桥臂的均流特性。

bcd957ec-77f2-11f0-a18e-92fbcf53809c.png

3、互联线:

互连线包括第一互联线和第二互联线,均为导电连接线(如金属线、键合线),作用如下:

第一互联线:连接第一覆层的第一子覆层和第二子覆层(第一子覆层承载第一上开关管,第二子覆层承载第二上开关管),用于平衡两子覆层的电压 / 电流,减少两组上开关管之间的干扰,降低漏极电感,提升上桥臂的稳态均流性能。

bceab438-77f2-11f0-a18e-92fbcf53809c.png

第二互联线:连接同一组开关管的源极(如各第一上开关管源极之间、各第二上开关管源极之间等),用于平衡同一组内各开关管的寄生电感和电压,减小源极电感差异,避免互联电感过大,从而提升均流特性、降低振荡风险。

bcf8f156-77f2-11f0-a18e-92fbcf53809c.png

4、连接夹:

第一连接夹:导电连接件(如金属夹),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上桥臂与第二覆层的连接:

① 连接端的分布:

第一连接夹的各第一连接端分别与上桥臂中各第一上开关管的源极连接;

第一连接夹的各第二连接端分别与上桥臂中各第二上开关管的源极连接;

第一连接夹的第三连接端与第二覆层物理接触并电连接(例如卡接或焊接在第二覆层上)。

② 电流传输路径:

上桥臂中,第一上开关管和第二上开关管导通时,电流从第一子覆层、第二子覆层分别流入对应的开关管(漏极到源极),再通过第一连接夹的第一、第二连接端汇聚到连接夹本体,最终通过第三连接端流入第二覆层,实现上桥臂与第二覆层的电流传输。

bd1531f4-77f2-11f0-a18e-92fbcf53809c.png

第二连接夹:导电连接件(如金属夹),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下桥臂与第三覆层的连接:

① 第二连接夹的连接端分布

第二连接夹是导电连接件(如金属夹),其连接端与下桥臂开关管、第三覆层的对应位置精准对接:

各第一连接端:分别与下桥臂中各第一下开关管的源极一一对应连接(物理接触并导电);

各第二连接端:分别与下桥臂中各第二下开关管的源极一一对应连接(物理接触并导电);

第三连接端:直接与第三覆层(连接电源负极的导电层)连接(如卡接、焊接等方式,确保稳定导电)。

② 电流传输路径

当下桥臂开关管导通时,电流从第二覆层(交流电输出端)流入下桥臂的第一下开关管和第二下开关管的漏极,经开关管内部从源极流出后,通过以下路径流向第三覆层:

第一下开关管的源极电流 → 第二连接夹的第一连接端 → 连接夹本体;

第二下开关管的源极电流 → 第二连接夹的第二连接端 → 连接夹本体;

最终,汇聚在连接夹本体的电流通过第三连接端流入第三覆层,再由第三覆层传输至电源负极,完成下桥臂到负极的电流闭环。

bd245a76-77f2-11f0-a18e-92fbcf53809c.png

对称设置:各第一上开关管与各第二上开关管对称、各第一下开关管与各第二下开关管对称,减小参数差异。

电流传输距离:

上桥臂任一组开关管与电源正极输入点的距离,与第一、第二覆层连接点的距离负相关。

下桥臂任一组开关管与第一、第二覆层连接点的距离,与第二、第三覆层连接点的距离负相关,以平衡传输路径,降低寄生参数差异。

总结

理想LPM功率模块通过无端子设计、超低寄生电感优化和高精度制造工艺,在能效与空间集成上实现双重突破,其价值不仅限于技术参数提升,更在于:

为行业提供系统级能效优化方法论;

验证垂直整合与开放授权并行的产业链创新模式;

推动SiC成本与可靠性瓶颈的解决进程。

随着LPM在理想i8的实装(2025年7月),其技术红利将直接转化为用户端的续航与空间体验升级,并可能重塑纯电驱动系统的竞争标准。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功率模块
    +关注

    关注

    11

    文章

    549

    浏览量

    46113
  • LPM
    LPM
    +关注

    关注

    0

    文章

    13

    浏览量

    10151
  • 碳化硅
    +关注

    关注

    25

    文章

    3098

    浏览量

    50756
  • 理想汽车
    +关注

    关注

    0

    文章

    295

    浏览量

    3861

原文标题:无功率端子?理想i8的LPM功率模块设计解析

文章出处:【微信号:芯长征科技,微信公众号:芯长征科技】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理想自研功率模块公布!无外露端子设计亮眼

    Power Module),并宣布该模块将于7月搭载于旗舰纯电车型理想i8首发上市,未来还会陆续搭载在理想所有纯电车型上。 来源:理想汽车
    的头像 发表于 06-26 01:06 1.9w次阅读
    <b class='flag-5'>理想</b>自研<b class='flag-5'>功率</b><b class='flag-5'>模块</b>公布!无外露端子设计亮眼

    中国汽研回应理想i8撞卡车事件#理想i8

    行业芯事行业资讯
    电子发烧友网官方
    发布于 :2025年08月04日 17:14:03

    labview I8的字节数组至字符串转换

    本帖最后由 唐少华 于 2017-2-6 17:27 编辑 labview I8I16的字节数组怎么转换成字符串直接通过U8至字符串转换吗?
    发表于 02-06 16:43

    LPM组件更换?

    嘿大家,这里的第一次海报,我是FPGA的新手所以请耐心等待:)好的,这是我的问题:我正在使用为Altera板编写的其他人的代码。代码使用这些“LPM组件”。实际上只有一个12x8乘数。 LPM库用于
    发表于 01-21 15:07

    LPM Quick Reference Guide

    LPM Quick Reference GuideDecember 1996 LPM FeaturesThe primary objective for the LPM is to enable
    发表于 09-12 10:04 16次下载

    基于LPM的高速FIFO的设计

    利用参数可设置模块库(LPM)中的兆功能模块,根据实际系统的需要,对其参数进行必要的调整设置,介绍了一个高速FIFO 存储器的设计方法和步骤,给出了仿真结果,方便实用。
    发表于 09-02 09:33 26次下载

    Instantiating LPM in VHDL

    1. INSTANTIATING LPM in VHDLTo promote LPM usage in VHDL design community, this section describes
    发表于 09-13 14:29 26次下载

    宝马i8配备了带有液晶显示屏的车钥匙

    宝马率先为自己的创新插电式混合动力跑车i8配备了带有液晶显示屏的车钥匙,给传统的车钥匙注入了更多的功能。日前,宝马官方宣布进一步扩大智能车钥匙的应用范围,将在2015年秋季开始为具备互联驾驶功能的车型配备带2.2英寸显示屏的智能车钥匙。
    发表于 10-25 15:25 8375次阅读

    这台新能源车有点帅:宝马i8 Spyder路试谍照曝光

    宝马i5的项目被推迟,而关于i8 Spyder的消息则层出不穷,近日,有外媒拍到了这款车的上路谍照,虽然伪装的很好,但仍然能看出特征。
    发表于 02-17 15:56 1138次阅读

    动力增强的宝马i8 Roadster将于2018年正式亮相!

    宝马正式发布了i8 Roadster预告片,并表示会对该车的电池升级,电池动力的增强也会为续航里程带来不小的提升,动力系统较现款i8将提升15%,且官方表示其将在2018年正式亮相。
    发表于 07-05 09:17 2005次阅读

    揭秘德国莱比锡宝马工厂,现场直击宝马i8制造全过程

    朝哪个方向走才是正道?带着这个问题,笔者走进了宝马位于德国莱比锡的工厂。在那里,我看到了宝马i8的生产模式并通过对i8生产线的参观,为大家一一解答以上问题。
    的头像 发表于 07-25 10:50 1.1w次阅读

    宝马i8上手体验评测

    存在即合理,这是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的名言,简意为现实的东西都合乎理性,深层次则为宇宙的本原是绝对精神。当我置身宝马i8面前,我似乎陷入了这样一个哲学问题中,它真真切切摆在我面前,符合汽车发展的理性思维,是现实。但是,我却总觉得它不是现实,好吧,我姑且定义它的存在不只是合理。
    的头像 发表于 07-13 14:50 3844次阅读

    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宝马i8下月正式停产

    3月12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插电式混合动力跑车宝马i8将在下个月正式停产。此前,该公司一共生产了大约2万辆i8
    的头像 发表于 03-13 14:48 2179次阅读

    理想i8与乘龙卡车对撞测试引争议,多方最新回应

    电子发烧友网综合报道 2025年7月29日,理想汽车发布首款纯电SUV理想i8,在当天的发布会上播放了该车型重卡连环撞击测试视频。在官方的介绍中,i8车型以国家安全测试标准1.75倍的
    的头像 发表于 08-02 07:24 9106次阅读

    理想i8荣获权威实测多项第一

    近期,多家权威汽车媒体发布了纯电车型续航横评测试结果,理想i8凭借出色的表现引发了广泛关注。
    的头像 发表于 08-14 14:29 455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