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 珠 佛 学 会 国 际 有 限 公 司
通 讯 地 址 : 香 港 柴 湾 常 安 街 7 7 号 发 达 中 心 4 楼
4th Floor Federal Centre 77 Sheung On Street Chaiwan Hong Kong
电 话:(852)25583680 传 真:(852)31571144
网 址 : h t t p : / / w w w . d u d j o m b a . c o m 电 子 邮 件 : info@dudjomba.org.hk
版權擁有者:
敦珠佛學會國際有限公司
Youtube
www.youtube.com/user/DudjomBuddhist
Facebook
www.facebook.com/DudjomBuddhist
土豆
http://www.tudou.com/home/dudjom
优酷
http://i.youku.com/dudjom
56.com
http://i.56.com/Dudjom
(一)	 汝應於「見」具決定,瞭悟所有一切教授,猶如金翅鳥翱翔於空。
(二)	 汝應於「行」極堅定,不為威嚇所動搖,猶如象過河。
(三)	 汝應以「正定」修持,除無明黑暗,猶如暗室中燃燈。
(四)	 汝應藉「教授」來圓滿目標,於汝之自性中解脫諸相,猶如獲如意之寶珠。
(五)	 汝應以「灌頂」進入諸種次第,離墮輪迴之恐懼,猶如王子升於寶座。
(六)	 汝應以「三昧耶」守護諸根,不令行為空過,猶如肥沃之土地。
(七)	 汝應以學習自作解脫,於法之各方面嫺熟,猶如良馬得脫羈繩。
(八)	 汝應比較一切法源,瞭解佛法一切學理,猶如蜂之覓巢。
(九)	 汝應收集為一點,瞭知無數教法實為一味,猶如商人獲得盈利。
(十)	 汝應達知見顯著處,清楚瞭悟一切教法,猶如達須彌山峰。
(詳細解釋請參閱「蓮花海」第33及34期之「修行重點與偏差」一文。)
上期提要
「修行之十種基礎」
修行重點與偏差	(四‧十一)
移喜泰賢金剛上師 	啤嗎哈尊金剛上師
「修法第一要」:不動搖的信心、如河
蓮師對所有修行人之各種教誨與修行忠告,均離不開特別指出「見」與「行」(	見解與
行為	)	之雙互關係及其重要性。
蓮師對修行人,特別開示所謂「修行」,必須先行圓滿及具足「十種基礎」及注意「修
行之十種過患」、「修法十要」。何謂「修行之十種基礎」及「修行之十種過患」及「修
法十要」呢?
蓮花生大士
75蓮花海第43期
敦 珠 佛 学 会 国 际 有 限 公 司
通 讯 地 址 : 香 港 柴 湾 常 安 街 7 7 号 发 达 中 心 4 楼
4th Floor Federal Centre 77 Sheung On Street Chaiwan Hong Kong
电 话:(852)25583680 传 真:(852)31571144
网 址 : h t t p : / / w w w . d u d j o m b a . c o m 电 子 邮 件 : info@dudjomba.org.hk
版權擁有者:
敦珠佛學會國際有限公司
Youtube
www.youtube.com/user/DudjomBuddhist
Facebook
www.facebook.com/DudjomBuddhist
土豆
http://www.tudou.com/home/dudjom
优酷
http://i.youku.com/dudjom
56.com
http://i.56.com/Dudjom
總結(1)
蓮師云:「藏土之人若欲不以上諸基礎而得學養,實不能得入要義,而僅能為宗見之徒,此為不以以上
十基礎而作嫺熟之過患也!(註:蓮師為藏傳佛教之始祖,又名「蓮花生大士」。)
意譯					―				蓮師云:「凡修持『密宗』的修行人,若果不想以上述之十種基礎作為他修行的學習及長養
自己內涵的對象,將無法進入修行的要義,而僅僅只能是一個充滿宗派門戶之見的人,這是因為他們不
對上述之十種基礎熟習而引起的過失及後患!
「修行之十種過患」
蓮師云:「若不能具足上列之十基礎,汝則有修法不成就之十種過患。」
第一種過失與後患:
蓮師云:「若不能以見決定,則有肯定之過患。」
第二種過失與後患:
蓮師云:「若不以品行得堅定,則有見與行為不配合之過患。」
第三種過失與後患:
蓮師云:「若不知以正定而修,不能入於法性。」
第四種過失與後患:
蓮師云:「若不以口授圓滿目標,不懂修行之法。」
第五種過失與後患:
蓮師云:「若不以灌頂漸次,非為修法之器。」
第六種過失與後患:
蓮師云:「若不以三昧耶守護根基,所種者只為地獄種子。」
第七種過失與後患:
蓮師云:「若不以學習得解脫,則不能嘗法味。」
第八種過失與後患:
蓮師云:「若不能比較諸法源,則不能打破宗派之界限。」
第九種過失與後患:
蓮師云:「若不能收集於一點,則無能瞭悟諸法根源。若不能達知見之顯著處,則無
以通達法之本性。」
第十種過失與後患:
蓮師云:「若未以法修煉之所謂尊師,不知法超乎宗見。其人以偏見互相攻擊,以各
乘皆自成立故。勿涉諸爭辯,任運放下。」
(詳細解釋請參閱「蓮花海」第35至41期之「修行重點與偏差」一文。)
蓮師的開示
【磋嘉瑪白云:“此等過患何以成也?何以理之?”大師云:1.若不能以“見”決定,則有“
肯定”之過患。此為首要著手處。】
(詳細解釋請參閱「蓮花海」第42期之「修行重點與偏差」一文。)
76蓮花海第43期
敦 珠 佛 学 会 国 际 有 限 公 司
通 讯 地 址 : 香 港 柴 湾 常 安 街 7 7 号 发 达 中 心 4 楼
4th Floor Federal Centre 77 Sheung On Street Chaiwan Hong Kong
电 话:(852)25583680 传 真:(852)31571144
网 址 : h t t p : / / w w w . d u d j o m b a . c o m 电 子 邮 件 : info@dudjomba.org.hk
版權擁有者:
敦珠佛學會國際有限公司
Youtube
www.youtube.com/user/DudjomBuddhist
Facebook
www.facebook.com/DudjomBuddhist
土豆
http://www.tudou.com/home/dudjom
优酷
http://i.youku.com/dudjom
56.com
http://i.56.com/Dudjom
釋迦牟尼佛
今期精華
「修行之十要」
【蓮師開示云:“修法時應具十要。”磋嘉瑪白云:“何謂十要?”大師云:汝應
具不動之信為要點,如河。】
意譯–蓮師開示說:「修法時,應該具備十種要點。」
移喜磋嘉(蓮師之大弟子及大成就者之一,專事記錄蓮師之教言。詳見《蓮花
海》第13期至第15期之「蓮師八變」)		向蓮師問道:「什麼是十種要點呢?」
蓮師開示說:「你應該對修持之法具備不動搖的信心,這是要點,就像河流
一樣。」
譯者按:
	 	 釋迦牟尼佛說:「佛法大海,無信不入。」為什麼「信心」這麼重要呢?這又要回歸到
源頭處:「修行究竟要修什麼呢?」若果說:「修行就是先要修正行為。」那麼是什麼東西
主宰你的行為呢?若果說:「是思想。」那麼「修行」就是要糾正思想了。
	 	 糾正「思想」以修正行為有何作用呢?可以有助於眾生的現在與未來的命運嗎?這個答
案是肯定的,就像在問:「教育下一代,有助於他們的現在與未來的命運嗎?」一樣。問題
是這套「思想」所引發的「行為」,可以令你擁有怎麼樣的現在與未來呢?
	 	 修正「思想」,說得更準確一點,就是「修心」。依據佛法,若果你的「思想」充滿「六
種能度你投生往善地的方法: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只要你深信不疑,
你現在的行為就會隨之而改變,那麼你的未來命運,也肯定會改變。這是一加一等於二的顯
淺道理,很容易明白。
	 	 但要改變一個人多生多世以來所積習已久的「思想」及行為程式,真的知易行難,而且曠日持久,因而釋迦牟尼
佛說:「要等三大阿僧衹劫	[按此到註解]	才會成功」。那麼有沒有更佳的修持方法呢?也就是因為這樣,五花八門、八
萬四千種的修持方法都出現了,你是否全部都修,也全部都深信不疑,會令你現在與未來的命運改得更好呢?若果你未
能一修即成,也要曠日持久的修,只是不用「等三大阿僧衹劫」那麼久,在那些修持的過程當中,你會信心動搖嗎?你
會因信心動搖而愈修愈少,以至放棄嗎?不投入信心等於不成功,究竟應如何抉擇這些修持方法,以投入深信不疑的信
念呢?
	 	 不要被五花八門、八萬四千種的修持方法擾亂了你的視線,任何的修持方法都必須是足以提升「心性」的修法,
方才是正確的修持方法。其次才是考慮提升「心性」的速度、層次,與及最終目標是投生何處、可以脫離輪回的束縛
嗎?若果以推理分析,這種修持方法可以達到它聲稱的目標嗎?要了解這些,就必須具備佛法的基礎,向佛法甚佳、
具有深度及水準、有修持經驗的上師學習佛法與推理分析。否則你的所謂修法信心,只會建立在片面理解的浮沙之
上,終歸會倒下的。
77蓮花海第43期
敦 珠 佛 学 会 国 际 有 限 公 司
通 讯 地 址 : 香 港 柴 湾 常 安 街 7 7 号 发 达 中 心 4 楼
4th Floor Federal Centre 77 Sheung On Street Chaiwan Hong Kong
电 话:(852)25583680 传 真:(852)31571144
网 址 : h t t p : / / w w w . d u d j o m b a . c o m 电 子 邮 件 : info@dudjomba.org.hk
版權擁有者:
敦珠佛學會國際有限公司
Youtube
www.youtube.com/user/DudjomBuddhist
Facebook
www.facebook.com/DudjomBuddhist
土豆
http://www.tudou.com/home/dudjom
优酷
http://i.youku.com/dudjom
56.com
http://i.56.com/Dudjom
	 	 深信不疑的信念並非建立在「迷信」之上的,因此不要相信那些自吹自擂、說自己神通了得的上師,而是找那些
真的能講解深層佛法,注重「修心、戒律」,而且踏實修行的上師,你才不會走入下墮投生的騙人陷阱。
	 	 要對修持之法具備不動搖的信心,就要有「正確的〝信、解、行、證〞」的步驟。將〝信〞心建立在理性的分析之
上,是任何修行人第一步要做的事情。若果盲目跟從那些連佛法都不懂得〝解〞釋,在〝行〞為上只懂得做「儀式、灌
頂」的人,又怎能〝證〞得成效呢?真正已〝證〞得成效的人,才會懂得〝解〞釋這些修持之法的精華處,而且都一定會
注重「修心、戒律」的,因為這些就是修行的「精華結晶」。
	 	 只有具證量的人,才能清楚明白大自然「因果法則」的絲毫不爽處,也因而極之理解「戒律」對修行人的確切保
護作用,而並非一種執持。就等於具有智慧的人都知道,「法律」並非對人類行為的一種束縛,而是一種保護一樣。
	 	 好人、不犯法的人,會覺得「法律」是一種保護。只有壞人才會覺得「法律」是一種束縛。具有證量的人,只會
認為「戒律」是修行上的一種巨大保護,直至「成佛」為止。
	 	 因此任何的修行人,一旦理解修持之法的精華處,信心就會自然生起,而且不易動搖。就像河流一樣,不易更動
其位,卻又靈動流暢,生生不息,滋養着「心性」大地,直至修持成功。
	 	 為什麼「信心」不像大地、山脈般永不移動、永不動搖,而要像河流一樣地流動呢?因為這種「信心」並非死寂
的「迷信」,毫無智慧的特性。這種「信心」是一種具智慧,能夠隨着日益增加的「信、解、行、證」而進一步提升的「
信心」。這種具靈動性的「信心」,才是真正「不會動搖的信心」。因此是「如河」,而並非是如山、或如大地。
	 	 釋迦牟尼佛曾開示:「請不要隨便地相信我的說話,你應該通過你的『信、解、行、證』,來證明我的說話是真
實不虛的。」因此「信心」應該通過你的修行而生起,並非「道聽塗說」地建基在「迷信」之上。這就是蓮師所指的
「修法第一要」:不動搖的信心、如河。
……	(待續)
[按此前往「本會活動目錄」]		[按此前往「文章目錄」]
釋迦牟尼佛
78蓮花海第43期
敦 珠 佛 学 会 国 际 有 限 公 司
通 讯 地 址 : 香 港 柴 湾 常 安 街 7 7 号 发 达 中 心 4 楼
4th Floor Federal Centre 77 Sheung On Street Chaiwan Hong Kong
电 话:(852)25583680 传 真:(852)31571144
网 址 : h t t p : / / w w w . d u d j o m b a . c o m 电 子 邮 件 : info@dudjomba.org.hk
版權擁有者:
敦珠佛學會國際有限公司
Youtube
www.youtube.com/user/DudjomBuddhist
Facebook
www.facebook.com/DudjomBuddhist
土豆
http://www.tudou.com/home/dudjom
优酷
http://i.youku.com/dudjom
56.com
http://i.56.com/Dudjom
三大阿僧祇劫
指菩薩由發心至成佛的修行期間。又作三阿僧祇、三僧祇、三劫。‘阿僧祇’梵語作	asam!khya	或	asam!khyeya,譯作無數或無央數,
原意是指數目的最大極限。‘劫’是時間名,梵語作kalpa,譯作長時,意謂長遠的時間。‘劫’有大中小之分,此處指大劫。三大阿僧
祇劫即三個大阿僧祇劫,是菩薩積集菩提資糧的時間。
一般將此三阿僧祇劫以一阿僧祇劫為一期,分成三期。但關於各期的修行經歷與成就,諸經所說不一。如《優婆塞戒經》卷一雲(
大正24‧1039a)︰‘我於往昔寶頂佛所滿足第一阿僧祇劫,燃燈佛所滿足第二阿僧祇劫,迦葉佛所滿足第三阿僧祇劫。’《大毗婆沙
論》卷一七八謂初阿僧祇劫逢事七萬五千佛,第二阿僧祇劫逢事七萬六千佛,第三阿僧祇劫逢事七萬七千佛。《大智度論》卷四謂
初阿僧祇中,心不自知我當作佛;二阿僧祇中,心雖能知我必作佛,而口不稱我當作佛;三阿僧祇中,心了了自知得作佛,口宣我
於來世當作佛而無所畏。
關於三劫與修行位次之配列,經論所說並不一致。小乘家說三十四心斷結成道,故無菩薩三祇之位次可論,但天臺《四教義》卷四
以之配於聲聞的位次,謂初阿僧祇是所謂外凡,即得五停心別相總相念處之位;二阿僧祇劫是內凡中的暖位,亦即用暖法智慧修六
度之位;三阿僧祇劫是頂位,即行六度,於四諦觀解分明之位。
大乘佛教方面,《瑜伽師地論》卷四十八謂一切住總經三無數大劫方得圓證︰經第一無數大劫,勇猛精進者次第證得極歡喜住;經
第二無數大劫,證得無加行、無功用無相住;經第三無數大劫,證得最上成滿菩薩住。《攝大乘論本》卷下謂,有五補特伽羅,經
三無數大劫︰勝解行補特伽羅經初無數大劫,修行圓滿;清淨增上意樂行補特伽羅與有相行、無相行補特伽羅,於前六地及第七
地,經第二無數大劫修行圓滿;無功用行補特伽羅自此已上至第十地,經第三無數大劫修行圓滿。此說以地前所經的時間為初阿僧
祇,初地至第七地為第二阿僧祇,八地至十地為第三阿僧祇。	
梁譯《攝大乘論》卷下另出七阿僧祇、三十三阿僧祇的說法。七阿僧祇之說以地前有三阿僧祇,地中有四阿僧祇。三十三阿僧祇劫
之說謂地前方便地中有三阿僧祇,十地中地地亦各有三阿僧祇,其劫量與前之三阿僧祇等。《法華經玄贊》卷一分大中小劫論其劫
量,	謂三十三阿僧祇中,七地已前為小,八、九、十地為中,地前為大。
《華嚴五教章》卷下之二謂,若依始教,修行成佛定經三阿僧祇,但此劫數不同於小乘。若依終教,有定、不定二義。言菩薩修行
決定經歷三僧祇,即定三僧祇,此是約化儀,又約實報而言,言非僅經三僧祇,須經無量不可計數阿僧祇,即不定三僧祇。此與於
其餘雜類世界立時者不同,是約佛德無限量而言。此外,若依頓教,一切時分皆不可說,因一念不生即說是佛。若依圓教,一切時
分皆悉不定,因諸劫相入。
[資料轉自百度百科]		[返回]
註	解
79蓮花海第43期
敦 珠 佛 学 会 国 际 有 限 公 司
通 讯 地 址 : 香 港 柴 湾 常 安 街 7 7 号 发 达 中 心 4 楼
4th Floor Federal Centre 77 Sheung On Street Chaiwan Hong Kong
电 话:(852)25583680 传 真:(852)31571144
网 址 : h t t p : / / w w w . d u d j o m b a . c o m 电 子 邮 件 : info@dudjomba.org.hk
版權擁有者:
敦珠佛學會國際有限公司
Youtube
www.youtube.com/user/DudjomBuddhist
Facebook
www.facebook.com/DudjomBuddhist
土豆
http://www.tudou.com/home/dudjom
优酷
http://i.youku.com/dudjom
56.com
http://i.56.com/Dudjom
第三十三期:修行之十種基礎		(1)
   汝應於「見」具決定,瞭悟所有一切教授,猶如金翅鳥翱翔於空。
   汝應於行極堅定,不為威嚇所動搖,猶如象過河。
   汝應以正定修持,除無明黑暗,猶如暗室中燃燈。
   汝應藉教授來圓滿目標,於汝之自性中解脫諸相,猶如獲如意之寶珠。
   汝應以灌頂進入諸種次第,離墮輪迴之恐懼,猶如王子升於寶座。
第三十四期:修行之十種基礎		(2)
   汝應以「三昧耶」守護諸根,不令行為空過,猶如肥沃之土地。
   汝應以學習自作解脫,於法之各方面嫺熟,猶如良馬得脫羈繩。
   汝應比較一切法源,瞭解佛法一切學理,猶如蜂之覓巢。
   汝應收集為一點,瞭知無數教法實為一味,猶如商人獲得盈利。
   汝應達知見顯著處,清楚瞭悟一切教法,猶如達須彌山峰。
第三十五期:修行之十種過患		(1)
   第一種過失與後患–蓮師云:「若不能以見決定,則有肯定之過患。」
   第二種過失與後患–蓮師云:「若不以品行得堅定,則有見與行為不配合之過患。」
   第三種過失與後患–蓮師云:「若不知以正定而修,不能入於法性。」
   第四種過失與後患–蓮師云:「若不以口授圓滿目標,不懂修行之法。」
   第五種過失與後患–蓮師云:「若不以灌頂漸次,非為修法之器。」
第三十六期	:	修行之十種過患		(2)
   第六種過失與後患–蓮師云:「若不以三昧耶守護根基,所種者只為地獄種子。」
第三十七期:修行之十種過患		(3)
   第七種過失與後患–蓮師云:「若不以學習得解脫,則不能嘗法味。」
第三十八期:修行之十種過患		(4)
   第八種過失與後患–蓮師云:「若不能比較諸法源,則不能打破宗派之界限。」(上)
第三十九期:修行之十種過患		(5)
   第八種過失與後患–蓮師云:「若不能比較諸法源,則不能打破宗派之界限。」(下)
第四十期:修行之十種過患		(6)
   第九種過失與後患–蓮師云:「若不能收集於一點,則無能瞭悟諸法根源。若不能達知見之顯著處,則無以通達法之本性。」
第四十一期:修行之十種過患		(7)
   第十種過失與後患–蓮師云:「若未以法修煉之所謂尊師,不知法超乎宗見。其人以偏見互相攻擊,以各乘皆自成立故。勿涉諸爭辯,任運放下。」
第四十二期:「正確的見解」在修行上的重要性
   蓮師的開示
			【磋嘉瑪白云:“此等過患何以成也?何以理之?”大師云:1.若不能以“見”決定,則有“肯定”之過患。此為首要著手處。】
第四十三期:「修法第一要」:不動搖的信心、如河
「修行之十要」
			【蓮師開示云:“修法時應具十要。”磋嘉瑪白云:“何謂十要?”大師云:汝應具不動之信為要點,如河。】
修行重點金句
各期重點摘要
80蓮花海第43期

More Related Content

PDF
《蓮花海》(37) 智慧的運用-智慧的修行方向(37)-「心咒」-修行的其中一種捷徑與不可思議的功德-「觀想」與「音聲」的奇妙結合-啤嗎哈尊金剛上師(著)...
PDF
《蓮花海》(31) 智慧的運用-智慧的修行方向(31)-誦經的深層功德是甚麼?-何謂「心魔」?-不斷唸誦《經文》會引伸「智慧、悟性、覺性、證悟」的原理-啤...
PDF
《莲花海》(45) 智慧的运用-智慧的修行方向(45)-修心篇(8)-佛说「僧宝」有四种,是那四种呢?没有「出家」的修行人算不算是「僧宝」呢?-僧宝能救助...
PDF
《莲花海》(48) 智慧的运用-智慧的修行方向(48)-修心篇(11)-以「心地观报四恩」教授众生会有什么果报呢?-往生「净土」后,还要再投生吗?-啤吗哈...
PDF
《莲花海》(45) 祖师传记-莲师八变(七)-啤吗森巴华(38)-莲师对最亲近弟子作出最后的忠告(四)-移喜泰贤金刚上师(着)-敦珠佛学会
PDF
《蓮花海》(38) 智慧的運用-智慧的修行方向(38)-為什麼「觀想」是一種最能直接連結「心性」的修行方法呢?-能「觀心」者方可徹底解脫,快速的「成佛」-...
PDF
《蓮花海》(30) 祖師傳記-蓮師八變(七)-啤嗎森巴華(23)-以蓮師為首所譯出之經籍及修行儀軌無數(一)-移喜泰賢金剛上師(著)-敦珠佛學會
PDF
《莲花海》(36) 智慧的运用-智慧的修行方向(36)-如何方可令「潜能」跨越恒久受「意识或无意识」的相互关系-啤吗哈尊金刚上师(着)-敦珠佛学会
《蓮花海》(37) 智慧的運用-智慧的修行方向(37)-「心咒」-修行的其中一種捷徑與不可思議的功德-「觀想」與「音聲」的奇妙結合-啤嗎哈尊金剛上師(著)...
《蓮花海》(31) 智慧的運用-智慧的修行方向(31)-誦經的深層功德是甚麼?-何謂「心魔」?-不斷唸誦《經文》會引伸「智慧、悟性、覺性、證悟」的原理-啤...
《莲花海》(45) 智慧的运用-智慧的修行方向(45)-修心篇(8)-佛说「僧宝」有四种,是那四种呢?没有「出家」的修行人算不算是「僧宝」呢?-僧宝能救助...
《莲花海》(48) 智慧的运用-智慧的修行方向(48)-修心篇(11)-以「心地观报四恩」教授众生会有什么果报呢?-往生「净土」后,还要再投生吗?-啤吗哈...
《莲花海》(45) 祖师传记-莲师八变(七)-啤吗森巴华(38)-莲师对最亲近弟子作出最后的忠告(四)-移喜泰贤金刚上师(着)-敦珠佛学会
《蓮花海》(38) 智慧的運用-智慧的修行方向(38)-為什麼「觀想」是一種最能直接連結「心性」的修行方法呢?-能「觀心」者方可徹底解脫,快速的「成佛」-...
《蓮花海》(30) 祖師傳記-蓮師八變(七)-啤嗎森巴華(23)-以蓮師為首所譯出之經籍及修行儀軌無數(一)-移喜泰賢金剛上師(著)-敦珠佛學會
《莲花海》(36) 智慧的运用-智慧的修行方向(36)-如何方可令「潜能」跨越恒久受「意识或无意识」的相互关系-啤吗哈尊金刚上师(着)-敦珠佛学会

What's hot (14)

PDF
《莲花海》(17) 生死的奥秘-濒死体验的意义(17)-「融入光明」并非「证取光明」-「脱离轮回」的路径-释迦牟尼佛进入
PDF
《蓮花海》(17) 生死的奧秘-瀕死體驗的意義(17)-「融入光明」並非「證取光明」-「脫離輪廻」的路徑-釋迦牟尼佛進入
PDF
《莲花海》(35) 智慧的运用-智慧的修行方向(35)-人声的生起,有分「意识」及「潜意识」的层次,对修行有帮助吗?-如何以「咒音」超越一切修行的局限-啤...
PDF
《蓮花海》6 聖地巡禮-王舍城-之靈鷲山-王舍城 (佛陀常住及說法之聖地)-舍利弗與目犍連的皈依-王舍城境內和附近的聖跡-靈鷲山-佛陀在靈鷲山宣說的大乘經...
PDF
《蓮花海》(30) 智慧的運用-智慧的修行方向(30)-為甚麼要誦讀《佛經》呢?-「心法」的運作與奧妙-一切宗教及修法是以什麼來分出「能否有助眾生脫離輪迴...
PDF
《莲花海》(28) 祖师传记-莲师八变(七)-啤吗森巴华(21)-移喜泰贤金刚上师(着)-敦珠佛学会
PDF
《蓮花海》(29) 智慧的運用-智慧的修行方向(29)-如何佈下天羅地網式的保護-持誦「佛名號」之「攝心、入定」訓練及連擊諸佛-由「心力」生起之「能量保護...
PDF
《蓮花海》(50) 「問與答」牽出「智慧」(20)-如何對治「二空」以達成「福德」與「智慧」資糧的圓滿-移喜泰賢金剛上師及啤嗎哈尊金剛上師-敦珠佛學會
PDF
《莲花海》(44) 修行重点金句-修行重点与偏差(四.十二)-「修法第二要」:汝应具无仇之悲之要点,如日-移喜泰贤金刚上师及啤吗哈尊金刚上师-敦珠佛学会
PDF
《莲花海》(30) 智慧的运用-智慧的修行方向(30)-为什么要诵读《佛经》呢?-「心法」的运作与奥妙-一切宗教及修法是以什么来分出「能否有助众生脱离轮回...
PDF
《莲花海》(5) 智慧的修行方向(5)- 主次不分-掌握与「计划」有关的实际情况与信息-避免与「目标」相反的后果-以逻辑进行分析,不要被假象或谎言骗倒-寻...
PDF
《蓮花海》(3) 真假上師(上)-顯教與密乘的異同處-上師的重要性-分辨真、假之要素-移喜泰賢金剛上師(著)-敦珠佛學會
PDF
《莲花海》(50) 「问与答」牵出「智慧」(20)-如何对治「二空」以达成「福德」与「智慧」资粮的圆满-移喜泰贤金刚上师及啤吗哈尊金刚上师-敦珠佛学会
PDF
《蓮花海》(12) 法之真偽-真假「傳承」及其相關意義(一)-跟隨「假上師」的悲慘後果-分辨「真假上師」與「真假傳承」的
《莲花海》(17) 生死的奥秘-濒死体验的意义(17)-「融入光明」并非「证取光明」-「脱离轮回」的路径-释迦牟尼佛进入
《蓮花海》(17) 生死的奧秘-瀕死體驗的意義(17)-「融入光明」並非「證取光明」-「脫離輪廻」的路徑-釋迦牟尼佛進入
《莲花海》(35) 智慧的运用-智慧的修行方向(35)-人声的生起,有分「意识」及「潜意识」的层次,对修行有帮助吗?-如何以「咒音」超越一切修行的局限-啤...
《蓮花海》6 聖地巡禮-王舍城-之靈鷲山-王舍城 (佛陀常住及說法之聖地)-舍利弗與目犍連的皈依-王舍城境內和附近的聖跡-靈鷲山-佛陀在靈鷲山宣說的大乘經...
《蓮花海》(30) 智慧的運用-智慧的修行方向(30)-為甚麼要誦讀《佛經》呢?-「心法」的運作與奧妙-一切宗教及修法是以什麼來分出「能否有助眾生脫離輪迴...
《莲花海》(28) 祖师传记-莲师八变(七)-啤吗森巴华(21)-移喜泰贤金刚上师(着)-敦珠佛学会
《蓮花海》(29) 智慧的運用-智慧的修行方向(29)-如何佈下天羅地網式的保護-持誦「佛名號」之「攝心、入定」訓練及連擊諸佛-由「心力」生起之「能量保護...
《蓮花海》(50) 「問與答」牽出「智慧」(20)-如何對治「二空」以達成「福德」與「智慧」資糧的圓滿-移喜泰賢金剛上師及啤嗎哈尊金剛上師-敦珠佛學會
《莲花海》(44) 修行重点金句-修行重点与偏差(四.十二)-「修法第二要」:汝应具无仇之悲之要点,如日-移喜泰贤金刚上师及啤吗哈尊金刚上师-敦珠佛学会
《莲花海》(30) 智慧的运用-智慧的修行方向(30)-为什么要诵读《佛经》呢?-「心法」的运作与奥妙-一切宗教及修法是以什么来分出「能否有助众生脱离轮回...
《莲花海》(5) 智慧的修行方向(5)- 主次不分-掌握与「计划」有关的实际情况与信息-避免与「目标」相反的后果-以逻辑进行分析,不要被假象或谎言骗倒-寻...
《蓮花海》(3) 真假上師(上)-顯教與密乘的異同處-上師的重要性-分辨真、假之要素-移喜泰賢金剛上師(著)-敦珠佛學會
《莲花海》(50) 「问与答」牵出「智慧」(20)-如何对治「二空」以达成「福德」与「智慧」资粮的圆满-移喜泰贤金刚上师及啤吗哈尊金刚上师-敦珠佛学会
《蓮花海》(12) 法之真偽-真假「傳承」及其相關意義(一)-跟隨「假上師」的悲慘後果-分辨「真假上師」與「真假傳承」的
Ad

Viewers also liked (16)

PPTX
El arcoiris
PDF
Daftar laporan penerimaan dana kampanye pewriode 2
PDF
《莲花海》(46) 生死的奥秘-濒死体验的意义(46)-临终景象与「共死现象」的启示-灵界中的「拐骗者」-啤吗哈尊金刚上师(着)-敦珠佛学会
PDF
《莲花海》(38) 祖师传记-莲师八变(七)-啤吗森巴华(31)-莲师对有关《岩藏宝藏》以及“岩取者”等之重要开示(五)-移喜泰贤金刚上师(着)-敦珠佛学会
DOCX
trabajo
PDF
《莲花海》(33) 圣地巡礼-世界文化遗产:布达纳斯佛塔(四)-祈愿成真的简易法门-莲花生大士对「供养布达纳斯佛塔功德」的释义-敦珠佛学会
PDF
《蓮花海》(42) 上師的回信:回到佛法的重心處-移喜泰賢及啤嗎哈尊金剛上師-敦珠佛學會
PDF
Fierro sanchez juan sebastian 2 at1
PPTX
Hellooo
PDF
Kam060000..c75.eng.2.0
PDF
C2C
PDF
Cert From MACAir
PPTX
Gadget Solution - Maneira Agile de Desenvolver Software/Agile way of Software...
PDF
Ijm 06 09_012
PPT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influenza
PPT
Power point textos literarios
El arcoiris
Daftar laporan penerimaan dana kampanye pewriode 2
《莲花海》(46) 生死的奥秘-濒死体验的意义(46)-临终景象与「共死现象」的启示-灵界中的「拐骗者」-啤吗哈尊金刚上师(着)-敦珠佛学会
《莲花海》(38) 祖师传记-莲师八变(七)-啤吗森巴华(31)-莲师对有关《岩藏宝藏》以及“岩取者”等之重要开示(五)-移喜泰贤金刚上师(着)-敦珠佛学会
trabajo
《莲花海》(33) 圣地巡礼-世界文化遗产:布达纳斯佛塔(四)-祈愿成真的简易法门-莲花生大士对「供养布达纳斯佛塔功德」的释义-敦珠佛学会
《蓮花海》(42) 上師的回信:回到佛法的重心處-移喜泰賢及啤嗎哈尊金剛上師-敦珠佛學會
Fierro sanchez juan sebastian 2 at1
Hellooo
Kam060000..c75.eng.2.0
C2C
Cert From MACAir
Gadget Solution - Maneira Agile de Desenvolver Software/Agile way of Software...
Ijm 06 09_012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influenza
Power point textos literarios
Ad

Similar to 《莲花海》(43) 修行重点金句-修行重点与偏差(四.十一)-「修法第一要」:不要动摇的信心、如河-移喜泰贤金刚上师及啤吗哈尊金刚上师-敦珠佛学会 (20)

PDF
《莲花海》(45) 修行重点金句-修行重点与偏差(四.十三)-「修法第三要」:汝应具无私之舍之要点,如泉-移喜泰贤金刚上师及啤吗哈尊金刚上师-敦珠佛学会
PDF
《莲花海》(42) 修行重点金句-修行重点与偏差(四.十)-「正确的见解」在修行上的重要性-移喜泰贤金刚上师及啤吗哈尊金刚上师-敦珠佛学会
PDF
《蓮花海》(42) 修行重點金句-修行重點與偏差(四.十)-「正確的見解」在修行上的重要性-移喜泰賢金剛上師及啤嗎哈尊金剛上師-敦珠佛學會
PDF
《莲花海》(39) 智慧的运用-智慧的修行方向(39)-《大乘本生心地观经》是释迦牟尼佛传授「密乘」教法的重要证据-释迦牟尼佛传授「密乘」教法的缘起-啤吗...
PDF
《蓮花海》(45) 修行重點金句-修行重點與偏差(四.十三)-「修法第三要」:汝應具無私之捨之要點,如泉-移喜泰賢金剛上師及啤嗎哈尊金剛上師-敦珠佛學會
PDF
《蓮花海》(39) 智慧的運用-智慧的修行方向(39)-《大乘本生心地觀經》是釋迦牟尼佛傳授「密乘」教法的重要證據-釋迦牟尼佛傳授「密乘」教法的緣起-啤嗎...
PDF
《莲花海》(46) 修行重点金句-修行重点与偏差(四.十四)-「修法第四要」:汝应具无瑕之三昧耶之要点,如水晶球-移喜泰贤金刚上师及啤吗哈尊金刚上师-敦珠佛学会
PDF
《蓮花海》(41) 修行重點金句-修行重點與偏差(四.九)-移喜泰賢金剛上師及啤嗎哈尊金剛上師-敦珠佛學會
PDF
《莲花海》(49) 修行重点金句-修行重点与偏差(四.十六)-「修法第六要」:汝应具离沉掉之定之要点,如黎明-「习定」方法的「因」与「果」-「出世间定」的...
PDF
《蓮花海》(46) 修行重點金句-修行重點與偏差(四.十四)-「修法第四要」:汝應具無瑕之三昧耶之要點,如水晶球-移喜泰賢金剛上師及啤嗎哈尊金剛上師-敦珠佛學會
PDF
《蓮花海》(49) 修行重點金句-修行重點與偏差(四.十六)-「修法第六要」:汝應具離沉掉之定之要點,如黎明-「習定」方法的「因」與「果」-「出世間定」的...
PDF
《莲花海》(47) 「问与答」牵出「智慧」(18)-「所治」的意义及秘密之处何在?-「密乘」的特殊修法及特殊戒律有什么优点?-移喜泰贤金刚上师及啤吗哈尊金...
PDF
《莲花海》(38) 智慧的运用-智慧的修行方向(38)-为什么「观想」是一种最能直接连结「心性」的修行方法呢?-能「观心」者方可彻底解脱,快速的「成佛」-...
PDF
《蓮花海》(47) 修行重點金句-修行重點與偏差(四.十五)-「修法第五要」:汝應具離邊之見之要點,如虛空-移喜泰賢金剛上師及啤嗎哈尊金剛上師-敦珠佛學會
PDF
《莲花海》(40) 智慧的运用-智慧的修行方向(40)-「观心」的方法是什么?-「修心的观想根基」在何处呢?-啤吗哈尊金刚上师(着)-敦珠佛学会
PDF
《蓮花海》(46) 「問與答」牽出「智慧」(17)-什麼人才有做「上師」的資格呢?-「能治」的意義及秘密之處何在?-培育「能治」能力的三個層次-培育「能治...
PDF
《蓮花海》(40) 修行重點金句-修行重點與偏差(四.八)-移喜泰賢金剛上師及啤嗎哈尊金剛上師-敦珠佛學會
PDF
《莲花海》(29) 智慧的运用-智慧的修行方向(29)-如何布下天罗地网式的保护-持诵「佛名号」之「摄心、入定」训练及连击诸佛-由「心力」生起之「能量保护...
PDF
《蓮花海》(47) 智慧的運用-智慧的修行方向(47)-修心篇(10)-什麼是「無所得」的「奇妙觀心」方法?-具有「法眼淨」的修行人有什麼特別之處?-啤嗎...
PDF
《蓮花海》(50) 修行重點金句-修行重點與偏差(四.十七)-「修法第七要」:蓮師開示云:汝應具離取捨之行為之要點-如豬狗-移喜泰賢金剛上師及啤嗎哈尊金剛...
《莲花海》(45) 修行重点金句-修行重点与偏差(四.十三)-「修法第三要」:汝应具无私之舍之要点,如泉-移喜泰贤金刚上师及啤吗哈尊金刚上师-敦珠佛学会
《莲花海》(42) 修行重点金句-修行重点与偏差(四.十)-「正确的见解」在修行上的重要性-移喜泰贤金刚上师及啤吗哈尊金刚上师-敦珠佛学会
《蓮花海》(42) 修行重點金句-修行重點與偏差(四.十)-「正確的見解」在修行上的重要性-移喜泰賢金剛上師及啤嗎哈尊金剛上師-敦珠佛學會
《莲花海》(39) 智慧的运用-智慧的修行方向(39)-《大乘本生心地观经》是释迦牟尼佛传授「密乘」教法的重要证据-释迦牟尼佛传授「密乘」教法的缘起-啤吗...
《蓮花海》(45) 修行重點金句-修行重點與偏差(四.十三)-「修法第三要」:汝應具無私之捨之要點,如泉-移喜泰賢金剛上師及啤嗎哈尊金剛上師-敦珠佛學會
《蓮花海》(39) 智慧的運用-智慧的修行方向(39)-《大乘本生心地觀經》是釋迦牟尼佛傳授「密乘」教法的重要證據-釋迦牟尼佛傳授「密乘」教法的緣起-啤嗎...
《莲花海》(46) 修行重点金句-修行重点与偏差(四.十四)-「修法第四要」:汝应具无瑕之三昧耶之要点,如水晶球-移喜泰贤金刚上师及啤吗哈尊金刚上师-敦珠佛学会
《蓮花海》(41) 修行重點金句-修行重點與偏差(四.九)-移喜泰賢金剛上師及啤嗎哈尊金剛上師-敦珠佛學會
《莲花海》(49) 修行重点金句-修行重点与偏差(四.十六)-「修法第六要」:汝应具离沉掉之定之要点,如黎明-「习定」方法的「因」与「果」-「出世间定」的...
《蓮花海》(46) 修行重點金句-修行重點與偏差(四.十四)-「修法第四要」:汝應具無瑕之三昧耶之要點,如水晶球-移喜泰賢金剛上師及啤嗎哈尊金剛上師-敦珠佛學會
《蓮花海》(49) 修行重點金句-修行重點與偏差(四.十六)-「修法第六要」:汝應具離沉掉之定之要點,如黎明-「習定」方法的「因」與「果」-「出世間定」的...
《莲花海》(47) 「问与答」牵出「智慧」(18)-「所治」的意义及秘密之处何在?-「密乘」的特殊修法及特殊戒律有什么优点?-移喜泰贤金刚上师及啤吗哈尊金...
《莲花海》(38) 智慧的运用-智慧的修行方向(38)-为什么「观想」是一种最能直接连结「心性」的修行方法呢?-能「观心」者方可彻底解脱,快速的「成佛」-...
《蓮花海》(47) 修行重點金句-修行重點與偏差(四.十五)-「修法第五要」:汝應具離邊之見之要點,如虛空-移喜泰賢金剛上師及啤嗎哈尊金剛上師-敦珠佛學會
《莲花海》(40) 智慧的运用-智慧的修行方向(40)-「观心」的方法是什么?-「修心的观想根基」在何处呢?-啤吗哈尊金刚上师(着)-敦珠佛学会
《蓮花海》(46) 「問與答」牽出「智慧」(17)-什麼人才有做「上師」的資格呢?-「能治」的意義及秘密之處何在?-培育「能治」能力的三個層次-培育「能治...
《蓮花海》(40) 修行重點金句-修行重點與偏差(四.八)-移喜泰賢金剛上師及啤嗎哈尊金剛上師-敦珠佛學會
《莲花海》(29) 智慧的运用-智慧的修行方向(29)-如何布下天罗地网式的保护-持诵「佛名号」之「摄心、入定」训练及连击诸佛-由「心力」生起之「能量保护...
《蓮花海》(47) 智慧的運用-智慧的修行方向(47)-修心篇(10)-什麼是「無所得」的「奇妙觀心」方法?-具有「法眼淨」的修行人有什麼特別之處?-啤嗎...
《蓮花海》(50) 修行重點金句-修行重點與偏差(四.十七)-「修法第七要」:蓮師開示云:汝應具離取捨之行為之要點-如豬狗-移喜泰賢金剛上師及啤嗎哈尊金剛...

More from DudjomBuddhistAssociation (20)

PDF
《蓮花海》(37) 祖師傳記-蓮師八變(七)-啤嗎森巴華(30)-蓮師對有關《巖藏寶藏》以及“巖取者”等之重要開示(四)-移喜泰賢金剛上師(著)-敦珠佛學會
PDF
《蓮花海》(50) 聖地巡禮-世界遺產名錄之一:印度中央邦博帕爾之桑奇大佛塔(10)-「桑奇」:沒有佛像的佛教聖地及遺跡-敦珠佛學會
PDF
《蓮花海》(50) 智慧的運用-智慧的修行方向(50)-修心篇(13)-「觀心」與「修習儀軌」有何分別?-如何方可在俗世裏培育優質的「心性」呢?-「五蘊」...
PDF
《蓮花海》(50) 祖師傳記-蓮師八變(八)-多傑卓洛(4)-蓮師為利益將來末法時代之眾生而作出之示現(四)-移喜泰賢金剛上師(著)-敦珠佛學會
PDF
《蓮花海》(50) 佛菩薩的功德-「綠度母」的奇妙功德(17)-「二十一度母」-「二十一度母」之不同名號及其顏色-救魔難聖度母(黑)-敦珠佛學會
PDF
《蓮花海》(50) 生死的奧秘-瀕死體驗的意義(50)-人死後是否可以避過「再投生」呢?-不用「刻意連結物質」的「自動式漸變投生」-啤嗎哈尊金剛上師(著)...
PDF
Lake of lotus (50) the application of wisdom-the wisdom in directing one's dh...
PDF
Lake of lotus (50) the profound abstruseness of life and death-the meaning of...
PDF
《莲花海》(50) 智慧的运用-智慧的修行方向(50)-修心篇(13)-「观心」与「修习仪轨」有何分别?-如何方可在俗世里培育优质的「心性」呢?-「五蕴」...
PDF
《莲花海》(50) 修行重点金句-修行重点与偏差(四.十七)-「修法第七要」:莲师开示云:汝应具离取舍之行为之要点-如猪狗-移喜泰贤金刚上师及啤吗哈尊金刚...
PDF
《莲花海》(50) 佛菩萨的功德-「绿度母」的奇妙功德(17)-「二十一度母」-「二十一度母」之不同名号及其颜色-救魔难圣度母(黑)-敦珠佛学会
PDF
《莲花海》(50) 生死的奥秘-濒死体验的意义(50)-人死后是否可以避过「再投生」呢?-不用「刻意连结物质」的「自动式渐变投生」-啤吗哈尊金刚上师(着)...
PDF
《莲花海》(50) 圣地巡礼-世界遗产名录之一:印度中央邦博帕尔之桑奇大佛塔(10)-「桑奇」:没有佛像的佛教圣地及遗迹-敦珠佛学会
PDF
《莲花海》(50) 祖师传记-莲师八变(八)-多杰卓洛(4)-莲师为利益将来末法时代之众生而作出之示现(四)-移喜泰贤金刚上师(着)-敦珠佛学会
PDF
《蓮花海》(49) 聖地巡禮-世界遺產名錄之一:印度中央邦博帕爾之桑奇大佛塔(9)-「桑奇」:重新賦予新的歷史使命及任務-敦珠佛學會
PDF
《蓮花海》(49) 祖師傳記-蓮師八變(八)-多傑卓洛(3)-蓮師為利益將來末法時代之眾生而作出之示現(三)-移喜泰賢金剛上師(著)-敦珠佛學會
PDF
《蓮花海》(49) 佛菩薩的功德-「綠度母」的奇妙功德(16)-「二十一度母」-「二十一度母」之不同名號及其顏色-增威權聖度母(紅)-敦珠佛學會
PDF
《蓮花海》(49) 「問與答」牽出「智慧」(19)-「時間」與「時劫」的意義及秘密之處何在?-「正向的時劫善巧」與「逆向的時劫善巧」-移喜泰賢金剛上師及啤...
PDF
《蓮花海》(49) 智慧的運用-智慧的修行方向(49)-修心篇(12)-「觀心」的方法、重點、成份、程序及條件是什麼?-「觀心」必須具備的基礎「定力」是什...
PDF
Lake of lotus (49) the profound abstruseness of life and death- the meaning o...
《蓮花海》(37) 祖師傳記-蓮師八變(七)-啤嗎森巴華(30)-蓮師對有關《巖藏寶藏》以及“巖取者”等之重要開示(四)-移喜泰賢金剛上師(著)-敦珠佛學會
《蓮花海》(50) 聖地巡禮-世界遺產名錄之一:印度中央邦博帕爾之桑奇大佛塔(10)-「桑奇」:沒有佛像的佛教聖地及遺跡-敦珠佛學會
《蓮花海》(50) 智慧的運用-智慧的修行方向(50)-修心篇(13)-「觀心」與「修習儀軌」有何分別?-如何方可在俗世裏培育優質的「心性」呢?-「五蘊」...
《蓮花海》(50) 祖師傳記-蓮師八變(八)-多傑卓洛(4)-蓮師為利益將來末法時代之眾生而作出之示現(四)-移喜泰賢金剛上師(著)-敦珠佛學會
《蓮花海》(50) 佛菩薩的功德-「綠度母」的奇妙功德(17)-「二十一度母」-「二十一度母」之不同名號及其顏色-救魔難聖度母(黑)-敦珠佛學會
《蓮花海》(50) 生死的奧秘-瀕死體驗的意義(50)-人死後是否可以避過「再投生」呢?-不用「刻意連結物質」的「自動式漸變投生」-啤嗎哈尊金剛上師(著)...
Lake of lotus (50) the application of wisdom-the wisdom in directing one's dh...
Lake of lotus (50) the profound abstruseness of life and death-the meaning of...
《莲花海》(50) 智慧的运用-智慧的修行方向(50)-修心篇(13)-「观心」与「修习仪轨」有何分别?-如何方可在俗世里培育优质的「心性」呢?-「五蕴」...
《莲花海》(50) 修行重点金句-修行重点与偏差(四.十七)-「修法第七要」:莲师开示云:汝应具离取舍之行为之要点-如猪狗-移喜泰贤金刚上师及啤吗哈尊金刚...
《莲花海》(50) 佛菩萨的功德-「绿度母」的奇妙功德(17)-「二十一度母」-「二十一度母」之不同名号及其颜色-救魔难圣度母(黑)-敦珠佛学会
《莲花海》(50) 生死的奥秘-濒死体验的意义(50)-人死后是否可以避过「再投生」呢?-不用「刻意连结物质」的「自动式渐变投生」-啤吗哈尊金刚上师(着)...
《莲花海》(50) 圣地巡礼-世界遗产名录之一:印度中央邦博帕尔之桑奇大佛塔(10)-「桑奇」:没有佛像的佛教圣地及遗迹-敦珠佛学会
《莲花海》(50) 祖师传记-莲师八变(八)-多杰卓洛(4)-莲师为利益将来末法时代之众生而作出之示现(四)-移喜泰贤金刚上师(着)-敦珠佛学会
《蓮花海》(49) 聖地巡禮-世界遺產名錄之一:印度中央邦博帕爾之桑奇大佛塔(9)-「桑奇」:重新賦予新的歷史使命及任務-敦珠佛學會
《蓮花海》(49) 祖師傳記-蓮師八變(八)-多傑卓洛(3)-蓮師為利益將來末法時代之眾生而作出之示現(三)-移喜泰賢金剛上師(著)-敦珠佛學會
《蓮花海》(49) 佛菩薩的功德-「綠度母」的奇妙功德(16)-「二十一度母」-「二十一度母」之不同名號及其顏色-增威權聖度母(紅)-敦珠佛學會
《蓮花海》(49) 「問與答」牽出「智慧」(19)-「時間」與「時劫」的意義及秘密之處何在?-「正向的時劫善巧」與「逆向的時劫善巧」-移喜泰賢金剛上師及啤...
《蓮花海》(49) 智慧的運用-智慧的修行方向(49)-修心篇(12)-「觀心」的方法、重點、成份、程序及條件是什麼?-「觀心」必須具備的基礎「定力」是什...
Lake of lotus (49) the profound abstruseness of life and death- the meaning o...

《莲花海》(43) 修行重点金句-修行重点与偏差(四.十一)-「修法第一要」:不要动摇的信心、如河-移喜泰贤金刚上师及啤吗哈尊金刚上师-敦珠佛学会

  • 1. 敦 珠 佛 学 会 国 际 有 限 公 司 通 讯 地 址 : 香 港 柴 湾 常 安 街 7 7 号 发 达 中 心 4 楼 4th Floor Federal Centre 77 Sheung On Street Chaiwan Hong Kong 电 话:(852)25583680 传 真:(852)31571144 网 址 : h t t p : / / w w w . d u d j o m b a . c o m 电 子 邮 件 : [email protected] 版權擁有者: 敦珠佛學會國際有限公司 Youtube www.youtube.com/user/DudjomBuddhist Facebook www.facebook.com/DudjomBuddhist 土豆 http://www.tudou.com/home/dudjom 优酷 http://i.youku.com/dudjom 56.com http://i.56.com/Dudjom (一) 汝應於「見」具決定,瞭悟所有一切教授,猶如金翅鳥翱翔於空。 (二) 汝應於「行」極堅定,不為威嚇所動搖,猶如象過河。 (三) 汝應以「正定」修持,除無明黑暗,猶如暗室中燃燈。 (四) 汝應藉「教授」來圓滿目標,於汝之自性中解脫諸相,猶如獲如意之寶珠。 (五) 汝應以「灌頂」進入諸種次第,離墮輪迴之恐懼,猶如王子升於寶座。 (六) 汝應以「三昧耶」守護諸根,不令行為空過,猶如肥沃之土地。 (七) 汝應以學習自作解脫,於法之各方面嫺熟,猶如良馬得脫羈繩。 (八) 汝應比較一切法源,瞭解佛法一切學理,猶如蜂之覓巢。 (九) 汝應收集為一點,瞭知無數教法實為一味,猶如商人獲得盈利。 (十) 汝應達知見顯著處,清楚瞭悟一切教法,猶如達須彌山峰。 (詳細解釋請參閱「蓮花海」第33及34期之「修行重點與偏差」一文。) 上期提要 「修行之十種基礎」 修行重點與偏差 (四‧十一) 移喜泰賢金剛上師  啤嗎哈尊金剛上師 「修法第一要」:不動搖的信心、如河 蓮師對所有修行人之各種教誨與修行忠告,均離不開特別指出「見」與「行」( 見解與 行為 ) 之雙互關係及其重要性。 蓮師對修行人,特別開示所謂「修行」,必須先行圓滿及具足「十種基礎」及注意「修 行之十種過患」、「修法十要」。何謂「修行之十種基礎」及「修行之十種過患」及「修 法十要」呢? 蓮花生大士 75蓮花海第43期
  • 2. 敦 珠 佛 学 会 国 际 有 限 公 司 通 讯 地 址 : 香 港 柴 湾 常 安 街 7 7 号 发 达 中 心 4 楼 4th Floor Federal Centre 77 Sheung On Street Chaiwan Hong Kong 电 话:(852)25583680 传 真:(852)31571144 网 址 : h t t p : / / w w w . d u d j o m b a . c o m 电 子 邮 件 : [email protected] 版權擁有者: 敦珠佛學會國際有限公司 Youtube www.youtube.com/user/DudjomBuddhist Facebook www.facebook.com/DudjomBuddhist 土豆 http://www.tudou.com/home/dudjom 优酷 http://i.youku.com/dudjom 56.com http://i.56.com/Dudjom 總結(1) 蓮師云:「藏土之人若欲不以上諸基礎而得學養,實不能得入要義,而僅能為宗見之徒,此為不以以上 十基礎而作嫺熟之過患也!(註:蓮師為藏傳佛教之始祖,又名「蓮花生大士」。) 意譯 ― 蓮師云:「凡修持『密宗』的修行人,若果不想以上述之十種基礎作為他修行的學習及長養 自己內涵的對象,將無法進入修行的要義,而僅僅只能是一個充滿宗派門戶之見的人,這是因為他們不 對上述之十種基礎熟習而引起的過失及後患! 「修行之十種過患」 蓮師云:「若不能具足上列之十基礎,汝則有修法不成就之十種過患。」 第一種過失與後患: 蓮師云:「若不能以見決定,則有肯定之過患。」 第二種過失與後患: 蓮師云:「若不以品行得堅定,則有見與行為不配合之過患。」 第三種過失與後患: 蓮師云:「若不知以正定而修,不能入於法性。」 第四種過失與後患: 蓮師云:「若不以口授圓滿目標,不懂修行之法。」 第五種過失與後患: 蓮師云:「若不以灌頂漸次,非為修法之器。」 第六種過失與後患: 蓮師云:「若不以三昧耶守護根基,所種者只為地獄種子。」 第七種過失與後患: 蓮師云:「若不以學習得解脫,則不能嘗法味。」 第八種過失與後患: 蓮師云:「若不能比較諸法源,則不能打破宗派之界限。」 第九種過失與後患: 蓮師云:「若不能收集於一點,則無能瞭悟諸法根源。若不能達知見之顯著處,則無 以通達法之本性。」 第十種過失與後患: 蓮師云:「若未以法修煉之所謂尊師,不知法超乎宗見。其人以偏見互相攻擊,以各 乘皆自成立故。勿涉諸爭辯,任運放下。」 (詳細解釋請參閱「蓮花海」第35至41期之「修行重點與偏差」一文。) 蓮師的開示 【磋嘉瑪白云:“此等過患何以成也?何以理之?”大師云:1.若不能以“見”決定,則有“ 肯定”之過患。此為首要著手處。】 (詳細解釋請參閱「蓮花海」第42期之「修行重點與偏差」一文。) 76蓮花海第43期
  • 3. 敦 珠 佛 学 会 国 际 有 限 公 司 通 讯 地 址 : 香 港 柴 湾 常 安 街 7 7 号 发 达 中 心 4 楼 4th Floor Federal Centre 77 Sheung On Street Chaiwan Hong Kong 电 话:(852)25583680 传 真:(852)31571144 网 址 : h t t p : / / w w w . d u d j o m b a . c o m 电 子 邮 件 : [email protected] 版權擁有者: 敦珠佛學會國際有限公司 Youtube www.youtube.com/user/DudjomBuddhist Facebook www.facebook.com/DudjomBuddhist 土豆 http://www.tudou.com/home/dudjom 优酷 http://i.youku.com/dudjom 56.com http://i.56.com/Dudjom 釋迦牟尼佛 今期精華 「修行之十要」 【蓮師開示云:“修法時應具十要。”磋嘉瑪白云:“何謂十要?”大師云:汝應 具不動之信為要點,如河。】 意譯–蓮師開示說:「修法時,應該具備十種要點。」 移喜磋嘉(蓮師之大弟子及大成就者之一,專事記錄蓮師之教言。詳見《蓮花 海》第13期至第15期之「蓮師八變」) 向蓮師問道:「什麼是十種要點呢?」 蓮師開示說:「你應該對修持之法具備不動搖的信心,這是要點,就像河流 一樣。」 譯者按: 釋迦牟尼佛說:「佛法大海,無信不入。」為什麼「信心」這麼重要呢?這又要回歸到 源頭處:「修行究竟要修什麼呢?」若果說:「修行就是先要修正行為。」那麼是什麼東西 主宰你的行為呢?若果說:「是思想。」那麼「修行」就是要糾正思想了。 糾正「思想」以修正行為有何作用呢?可以有助於眾生的現在與未來的命運嗎?這個答 案是肯定的,就像在問:「教育下一代,有助於他們的現在與未來的命運嗎?」一樣。問題 是這套「思想」所引發的「行為」,可以令你擁有怎麼樣的現在與未來呢? 修正「思想」,說得更準確一點,就是「修心」。依據佛法,若果你的「思想」充滿「六 種能度你投生往善地的方法: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只要你深信不疑, 你現在的行為就會隨之而改變,那麼你的未來命運,也肯定會改變。這是一加一等於二的顯 淺道理,很容易明白。 但要改變一個人多生多世以來所積習已久的「思想」及行為程式,真的知易行難,而且曠日持久,因而釋迦牟尼 佛說:「要等三大阿僧衹劫 [按此到註解] 才會成功」。那麼有沒有更佳的修持方法呢?也就是因為這樣,五花八門、八 萬四千種的修持方法都出現了,你是否全部都修,也全部都深信不疑,會令你現在與未來的命運改得更好呢?若果你未 能一修即成,也要曠日持久的修,只是不用「等三大阿僧衹劫」那麼久,在那些修持的過程當中,你會信心動搖嗎?你 會因信心動搖而愈修愈少,以至放棄嗎?不投入信心等於不成功,究竟應如何抉擇這些修持方法,以投入深信不疑的信 念呢? 不要被五花八門、八萬四千種的修持方法擾亂了你的視線,任何的修持方法都必須是足以提升「心性」的修法, 方才是正確的修持方法。其次才是考慮提升「心性」的速度、層次,與及最終目標是投生何處、可以脫離輪回的束縛 嗎?若果以推理分析,這種修持方法可以達到它聲稱的目標嗎?要了解這些,就必須具備佛法的基礎,向佛法甚佳、 具有深度及水準、有修持經驗的上師學習佛法與推理分析。否則你的所謂修法信心,只會建立在片面理解的浮沙之 上,終歸會倒下的。 77蓮花海第43期
  • 4. 敦 珠 佛 学 会 国 际 有 限 公 司 通 讯 地 址 : 香 港 柴 湾 常 安 街 7 7 号 发 达 中 心 4 楼 4th Floor Federal Centre 77 Sheung On Street Chaiwan Hong Kong 电 话:(852)25583680 传 真:(852)31571144 网 址 : h t t p : / / w w w . d u d j o m b a . c o m 电 子 邮 件 : [email protected] 版權擁有者: 敦珠佛學會國際有限公司 Youtube www.youtube.com/user/DudjomBuddhist Facebook www.facebook.com/DudjomBuddhist 土豆 http://www.tudou.com/home/dudjom 优酷 http://i.youku.com/dudjom 56.com http://i.56.com/Dudjom 深信不疑的信念並非建立在「迷信」之上的,因此不要相信那些自吹自擂、說自己神通了得的上師,而是找那些 真的能講解深層佛法,注重「修心、戒律」,而且踏實修行的上師,你才不會走入下墮投生的騙人陷阱。 要對修持之法具備不動搖的信心,就要有「正確的〝信、解、行、證〞」的步驟。將〝信〞心建立在理性的分析之 上,是任何修行人第一步要做的事情。若果盲目跟從那些連佛法都不懂得〝解〞釋,在〝行〞為上只懂得做「儀式、灌 頂」的人,又怎能〝證〞得成效呢?真正已〝證〞得成效的人,才會懂得〝解〞釋這些修持之法的精華處,而且都一定會 注重「修心、戒律」的,因為這些就是修行的「精華結晶」。 只有具證量的人,才能清楚明白大自然「因果法則」的絲毫不爽處,也因而極之理解「戒律」對修行人的確切保 護作用,而並非一種執持。就等於具有智慧的人都知道,「法律」並非對人類行為的一種束縛,而是一種保護一樣。 好人、不犯法的人,會覺得「法律」是一種保護。只有壞人才會覺得「法律」是一種束縛。具有證量的人,只會 認為「戒律」是修行上的一種巨大保護,直至「成佛」為止。 因此任何的修行人,一旦理解修持之法的精華處,信心就會自然生起,而且不易動搖。就像河流一樣,不易更動 其位,卻又靈動流暢,生生不息,滋養着「心性」大地,直至修持成功。 為什麼「信心」不像大地、山脈般永不移動、永不動搖,而要像河流一樣地流動呢?因為這種「信心」並非死寂 的「迷信」,毫無智慧的特性。這種「信心」是一種具智慧,能夠隨着日益增加的「信、解、行、證」而進一步提升的「 信心」。這種具靈動性的「信心」,才是真正「不會動搖的信心」。因此是「如河」,而並非是如山、或如大地。 釋迦牟尼佛曾開示:「請不要隨便地相信我的說話,你應該通過你的『信、解、行、證』,來證明我的說話是真 實不虛的。」因此「信心」應該通過你的修行而生起,並非「道聽塗說」地建基在「迷信」之上。這就是蓮師所指的 「修法第一要」:不動搖的信心、如河。 …… (待續) [按此前往「本會活動目錄」] [按此前往「文章目錄」] 釋迦牟尼佛 78蓮花海第43期
  • 5. 敦 珠 佛 学 会 国 际 有 限 公 司 通 讯 地 址 : 香 港 柴 湾 常 安 街 7 7 号 发 达 中 心 4 楼 4th Floor Federal Centre 77 Sheung On Street Chaiwan Hong Kong 电 话:(852)25583680 传 真:(852)31571144 网 址 : h t t p : / / w w w . d u d j o m b a . c o m 电 子 邮 件 : [email protected] 版權擁有者: 敦珠佛學會國際有限公司 Youtube www.youtube.com/user/DudjomBuddhist Facebook www.facebook.com/DudjomBuddhist 土豆 http://www.tudou.com/home/dudjom 优酷 http://i.youku.com/dudjom 56.com http://i.56.com/Dudjom 三大阿僧祇劫 指菩薩由發心至成佛的修行期間。又作三阿僧祇、三僧祇、三劫。‘阿僧祇’梵語作 asam!khya 或 asam!khyeya,譯作無數或無央數, 原意是指數目的最大極限。‘劫’是時間名,梵語作kalpa,譯作長時,意謂長遠的時間。‘劫’有大中小之分,此處指大劫。三大阿僧 祇劫即三個大阿僧祇劫,是菩薩積集菩提資糧的時間。 一般將此三阿僧祇劫以一阿僧祇劫為一期,分成三期。但關於各期的修行經歷與成就,諸經所說不一。如《優婆塞戒經》卷一雲( 大正24‧1039a)︰‘我於往昔寶頂佛所滿足第一阿僧祇劫,燃燈佛所滿足第二阿僧祇劫,迦葉佛所滿足第三阿僧祇劫。’《大毗婆沙 論》卷一七八謂初阿僧祇劫逢事七萬五千佛,第二阿僧祇劫逢事七萬六千佛,第三阿僧祇劫逢事七萬七千佛。《大智度論》卷四謂 初阿僧祇中,心不自知我當作佛;二阿僧祇中,心雖能知我必作佛,而口不稱我當作佛;三阿僧祇中,心了了自知得作佛,口宣我 於來世當作佛而無所畏。 關於三劫與修行位次之配列,經論所說並不一致。小乘家說三十四心斷結成道,故無菩薩三祇之位次可論,但天臺《四教義》卷四 以之配於聲聞的位次,謂初阿僧祇是所謂外凡,即得五停心別相總相念處之位;二阿僧祇劫是內凡中的暖位,亦即用暖法智慧修六 度之位;三阿僧祇劫是頂位,即行六度,於四諦觀解分明之位。 大乘佛教方面,《瑜伽師地論》卷四十八謂一切住總經三無數大劫方得圓證︰經第一無數大劫,勇猛精進者次第證得極歡喜住;經 第二無數大劫,證得無加行、無功用無相住;經第三無數大劫,證得最上成滿菩薩住。《攝大乘論本》卷下謂,有五補特伽羅,經 三無數大劫︰勝解行補特伽羅經初無數大劫,修行圓滿;清淨增上意樂行補特伽羅與有相行、無相行補特伽羅,於前六地及第七 地,經第二無數大劫修行圓滿;無功用行補特伽羅自此已上至第十地,經第三無數大劫修行圓滿。此說以地前所經的時間為初阿僧 祇,初地至第七地為第二阿僧祇,八地至十地為第三阿僧祇。 梁譯《攝大乘論》卷下另出七阿僧祇、三十三阿僧祇的說法。七阿僧祇之說以地前有三阿僧祇,地中有四阿僧祇。三十三阿僧祇劫 之說謂地前方便地中有三阿僧祇,十地中地地亦各有三阿僧祇,其劫量與前之三阿僧祇等。《法華經玄贊》卷一分大中小劫論其劫 量, 謂三十三阿僧祇中,七地已前為小,八、九、十地為中,地前為大。 《華嚴五教章》卷下之二謂,若依始教,修行成佛定經三阿僧祇,但此劫數不同於小乘。若依終教,有定、不定二義。言菩薩修行 決定經歷三僧祇,即定三僧祇,此是約化儀,又約實報而言,言非僅經三僧祇,須經無量不可計數阿僧祇,即不定三僧祇。此與於 其餘雜類世界立時者不同,是約佛德無限量而言。此外,若依頓教,一切時分皆不可說,因一念不生即說是佛。若依圓教,一切時 分皆悉不定,因諸劫相入。 [資料轉自百度百科] [返回] 註 解 79蓮花海第43期
  • 6. 敦 珠 佛 学 会 国 际 有 限 公 司 通 讯 地 址 : 香 港 柴 湾 常 安 街 7 7 号 发 达 中 心 4 楼 4th Floor Federal Centre 77 Sheung On Street Chaiwan Hong Kong 电 话:(852)25583680 传 真:(852)31571144 网 址 : h t t p : / / w w w . d u d j o m b a . c o m 电 子 邮 件 : [email protected] 版權擁有者: 敦珠佛學會國際有限公司 Youtube www.youtube.com/user/DudjomBuddhist Facebook www.facebook.com/DudjomBuddhist 土豆 http://www.tudou.com/home/dudjom 优酷 http://i.youku.com/dudjom 56.com http://i.56.com/Dudjom 第三十三期:修行之十種基礎 (1)    汝應於「見」具決定,瞭悟所有一切教授,猶如金翅鳥翱翔於空。    汝應於行極堅定,不為威嚇所動搖,猶如象過河。    汝應以正定修持,除無明黑暗,猶如暗室中燃燈。    汝應藉教授來圓滿目標,於汝之自性中解脫諸相,猶如獲如意之寶珠。    汝應以灌頂進入諸種次第,離墮輪迴之恐懼,猶如王子升於寶座。 第三十四期:修行之十種基礎 (2)    汝應以「三昧耶」守護諸根,不令行為空過,猶如肥沃之土地。    汝應以學習自作解脫,於法之各方面嫺熟,猶如良馬得脫羈繩。    汝應比較一切法源,瞭解佛法一切學理,猶如蜂之覓巢。    汝應收集為一點,瞭知無數教法實為一味,猶如商人獲得盈利。    汝應達知見顯著處,清楚瞭悟一切教法,猶如達須彌山峰。 第三十五期:修行之十種過患 (1)    第一種過失與後患–蓮師云:「若不能以見決定,則有肯定之過患。」    第二種過失與後患–蓮師云:「若不以品行得堅定,則有見與行為不配合之過患。」    第三種過失與後患–蓮師云:「若不知以正定而修,不能入於法性。」    第四種過失與後患–蓮師云:「若不以口授圓滿目標,不懂修行之法。」    第五種過失與後患–蓮師云:「若不以灌頂漸次,非為修法之器。」 第三十六期 : 修行之十種過患 (2)    第六種過失與後患–蓮師云:「若不以三昧耶守護根基,所種者只為地獄種子。」 第三十七期:修行之十種過患 (3)    第七種過失與後患–蓮師云:「若不以學習得解脫,則不能嘗法味。」 第三十八期:修行之十種過患 (4)    第八種過失與後患–蓮師云:「若不能比較諸法源,則不能打破宗派之界限。」(上) 第三十九期:修行之十種過患 (5)    第八種過失與後患–蓮師云:「若不能比較諸法源,則不能打破宗派之界限。」(下) 第四十期:修行之十種過患 (6)    第九種過失與後患–蓮師云:「若不能收集於一點,則無能瞭悟諸法根源。若不能達知見之顯著處,則無以通達法之本性。」 第四十一期:修行之十種過患 (7)    第十種過失與後患–蓮師云:「若未以法修煉之所謂尊師,不知法超乎宗見。其人以偏見互相攻擊,以各乘皆自成立故。勿涉諸爭辯,任運放下。」 第四十二期:「正確的見解」在修行上的重要性    蓮師的開示 【磋嘉瑪白云:“此等過患何以成也?何以理之?”大師云:1.若不能以“見”決定,則有“肯定”之過患。此為首要著手處。】 第四十三期:「修法第一要」:不動搖的信心、如河 「修行之十要」 【蓮師開示云:“修法時應具十要。”磋嘉瑪白云:“何謂十要?”大師云:汝應具不動之信為要點,如河。】 修行重點金句 各期重點摘要 80蓮花海第4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