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ABOUT TIME
梁容豪 Rong-Hao Liang, Ph.D.
2015.1.23 NTU CMLab
我是梁容豪 是 2014 年台⼤大多媒體實驗室的畢業⽣生
Human Knowledge
About User
Interface
依照博⼠士學位的定義呢,
我⽤用⼀一系列磁⼒力使⽤用者介⾯面的研究,
突破了⼈人類知識的邊界,拿到了博⼠士學位。
Human Knowledge
About User
Interface
三年
兩個⽉月
這個博⼠士學位特別的地⽅方,在於效率。
⼀一共花了三年兩個⽉月的時間,是快於平均的。
3年博士研究期間
9 Technical Papers in ACM CHI & UIST
(5 篇第一作者, 4 篇共同作者)
獲得CHI Best Paper, CHI Best paper
Honorable Mention, CHI Best Talk, and
SIGGRAPH Aisa Best Demo Awards
0 科資格考(全部靠研究抵免)
8 張免費國際機票(投上論文的補助)
但除了速度之外,我在過程當中也充實地達成了很多⺫⽬目標
一邊當兵一邊念博班一邊存錢
中研院研發替代役研究助理
靠比賽募到第一桶創業基金
GaussToys樂磁玩趣創辦人
現職
台大intel-NTU中心助研究員
3年博士研究期間
也很幸運地完成了許多事,感恩⼀一路上遇⾒見協助我的⼈人們。
A
B
1
2
3
能夠有這樣的成果,⼀一半是幸運,另⼀一半和我⽤用的⽅方法也許有關。
我⽤用⼀一個很簡單的例⼦子,說明這個⽅方法的概念。
A是起點,B是終點,我們要從A點把⼀一顆球依照1,2,3三條路移到B點。
從平⾯面來看,⼤大家很直覺地就會選第1條路,因為距離最短。
Gravity
A
B
1
2
3
但是呢,如果我們把維度拉⾼高來看,這其實是⼀一個斜坡。
當我們把朝下⽅方的重⼒力也考慮進來的時候,
Gravity
A
B
1
2
3
紅線的這條路反⽽而是最快的了。
Gravity
A
B
1
2
3
v = g*t
速度 = 趨勢*時間
為什麼呢,因為⾛走紅⾊色的這條路充分運⽤用現有的趨勢,也就是重⼒力,作為資源,
把位能轉換成動能,換檔加速,⽐比起⼀一路平穩的前進,反⽽而更快達到終點。
甚⾄至第3條路看似繞了很遠的路,最後⽐比起第1條也沒有慢多少。
最速降線 實驗
這個實驗各位可以在Youtube上搜尋得到。
先說結論
•順勢而為,勢在必行
•放膽走出舒適圈,開路造山
所以,在說故事之前,我們先講結論好了(免得後⾯面故事不精采讓⼤大家睡著了)
我認為增加 效率 的⽅方法有兩項關鍵:
第⼀一,要順勢⽽而為,且勢在必⾏行
第⼆二,⼀一旦有機會,就要放膽⾛走出舒適圈,開路造⼭山
現在來說⼀一個故事吧。
今天要說的這個故事,原本有⼀一個美好的版本。
在去年⼗十⽉月TEDxTaipei 2014我在華⼭山給了⼀一場演講,
現在已經在網路上可以看得到了。
在TED上沒說的故事
但我今天要分享的的是這個故事的另⼀一⾯面,也就是我在TED上沒說的那⼀一⾯面。
我在TED上⾯面沒說的是:在我第⼀一篇論⽂文GaussSense發表之前,我被連續退稿了四次,有⼀一年半都做了⽩白⼯工。
只是剛好還剩⼀一⼝口氣,沒有放棄,最後才撐了過來。
我在TED上⾯面我沒說的是:我的求學過程也曾經被退件,有很⻑⾧長⼀一段時間都是渾渾噩噩。
只是剛好還剩⼀一⼝口氣,沒有放棄,最後才撐了過來。
小米創辦人雷軍:
「站在風口上,豬也能飛起來」
⾸首先,我想⼩小⽶米創辦⼈人雷軍引⽤用這句話:「站在⾵風⼝口上,豬也能飛起來」
我會說我就像是那隻豬,
這隻豬不是神豬,就是⼀一隻⼀一般的豬。
只是在找到了適合我的⾵風⼝口,我隨⼿手抓了⼀一塊紙板,就順勢往上飛起來了。
松山高中 長庚大學 台大電機 台大網媒
高中 大學 碩士 博士
為什麼呢,因為我很早以前就認識到⾃自⼰己不是特別聰明的⼈人,更絕對不可能⾛走學術。
在松⼭山⾼高中混了兩年成績吊⾞車尾後,畢業後聯考考上私⽴立⻑⾧長庚⼤大學。
松山高中 長庚大學 台大電機 台大網媒
高中 大學 碩士 博士
大二上 差點二一
大二下 問題人物
⼤大⼀一過後,新鮮⼈人的感覺就消失了。
⼤大⼆二上對念書沒興趣,成績⾮非常糟糕,普物24分、⼯工程數學18分,要不是電⼦子學期末考了破百,我差點被21。
⼤大⼆二下更是徹底的魯蛇:不但得了憂鬱症,有社交恐慌,更常常不上課躲在宿舍玩線上遊戲,是師⻑⾧長眼中的問題⼈人物。
鄰居問我媽:「你兒子現在怎樣?」
我媽:「不怎樣啦,不要問了。」
⼆二⼗十歲的時候的某個週末,親戚來我拜訪,
前天晚上熬夜上網,早上在房間睡覺。
早上睡覺半睡半醒的時候聽到鄰居問我媽:「你兒⼦子現在怎樣」
我媽:「不怎樣啦,不要問了。」
⼀一句話就點醒了我夢中⼈人,想說我的⼈人⽣生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幸好我才⼆二⼗十歲,急起直追還來得及,我把線上遊戲帳號砍掉,K書考證照,成績也直線上升,
每週五背著吉他坐客運回台北上課,也圓了玩樂團的夢想。
同時也進到畢聯會,幫全校設計畢業紀念冊、辦畢業舞會之類。
⼤大學畢業專題組隊⽐比全國電信⼤大賽,在陽春的智障型⼿手機上⽤用J2ME⼿手機結合GPS
實作了現在智慧型⼿手機上的地圖、Find my friend甚⾄至是類似UBER的叫⾞車功能,
在全國三百多隊當中,進了四強拿到佳作。
那段時間也交到了⼥女朋友,現在她是我的⽼老婆。(這⼜又是另⼀一個故事了,我們下次在說:D)
松山高中 長庚大學
高中 大學 碩士 博士
畢業
原來,兩年可以做很多事啊。
我從差點⼆二⼀一到後來還是順利畢業了。
我⾮非常感謝在⻑⾧長庚⼤大學的那⼀一段時光。
松山高中 長庚大學 長庚大學
高中 大學 碩士 博士
畢業
然⽽而任何決定都會付出⼀一些代價。
因為沒時間準備考研究所,我直升了⻑⾧長庚⼤大學的碩⼠士班。
⼀一開始,我⾮非常想拼出⼀一些成績的來證明⾃自⼰己,但是念了⼀一個⽉月後,我感到很深的無⼒力感。
在當時,我從那個環境當中,找不到夠好的施⼒力點。
松山高中 長庚大學 長庚大學
高中 大學 碩士 博士
畢業
想了想,⾃自⼰己那時也才22歲,拼⼀一次鹹⿂魚翻⾝身也不遲。
毅然決然地從⻑⾧長庚研究所休學。
且為了讓考上台清交的機會最⼤大化,這次我只專⼼心做⼀一件事:念書。
重考
重考的這⼀一年是我的第⼀一次換檔加速。
考試時間已經確定了,所以只要可以加速的⽅方法,我都會去嘗試。
那時我不是和學弟們⼀一起補研究所,⽽而是補看錄影帶的那種數位學堂,省掉通⾞車的時間。
另外這是我那半年跟⾃自⼰己玩的⼩小遊戲,把每天念書解題多少⼩小時都記錄下來,
完成整數就去吃個⼤大餐,⼤大玩特玩之類的。
這樣過了七個⽉月,最後念了⼀一千五百個⼩小時後。
最後我考上了台⼤大電機計算機組正取,這時候才成為台⼤大⼈人。
這讓爸媽開始有些話能和朋友說,我也鬆了⼀一⼝口氣。
松山高中 長庚大學 台大電機
高中 大學 碩士 博士
考上台⼤大是很⾼高興,但也⾼高興不了多久,
危機感
一身雜學,什麼都不精
隨之⽽而來的卻是⾮非常清楚的危機感。
講⽩白⼀一點,學歷是洗到了,那然後呢,我什麼能⼒力都不太靠譜阿。
那時候我完全不會說英⽂文,寫⼀一句英⽂文可以錯四五個地⽅方,⽂文法⼀一塌糊塗。
數學和Coding,⽐比起名校畢業的也都差⼀一段。
⽐比較有信⼼心的是⼀一⾝身的雜學,像是設計和⾳音樂,
但也不是很清楚這到底跟作研究有什麼關係。
先把學業罩住
為了在台⼤大⽣生存,我去報名語⾔言中⼼心的英⽂文課程,
藉由認識外國朋友,每天厚臉⽪皮的講破英⽂文。
上學期也不信邪,⼀一⼝口氣修了四⾨門課,弄的⾮非常的累 (剛結束碩⼀一上的各位,應該能體會我的感覺)
後來英⽂文變好了,學業也都罩住了。
把學業罩住
其實是可以掌握的事 (方法已知)
事實上呢,把學業罩住並不是很困難。
因為有很多已知的⽅方法可以花少量的時間把學業罩住。
拿到考古題,課前預習去年的教材,讀書會等等。
這些既有的⽅方法就幫助我在碩博⼠士班的修課全部拿了A。
找研究題目
又如何樂在其中 (方法未知)
但不能掌握的部份是,當時⼿手邊的研究題⺫⽬目卻沒有辦法讓我樂在其中,
因為離我的雜學和興趣太遠了,當我在培養興趣,像是練吉他、接案⼦子做設計時
感覺都像在浪費研究時間。
有沒有其他機會呢?我在網路上到處搜尋,
台科大設計系 副教授
梁容輝老師
很有緣地找到⼀一個和我名字很像的⽼老師,他是台科⼤大⼯工商業設計系的教授梁容輝,
梁容輝⽼老師其實是我們實驗室的⼤大學⻑⾧長,是歐陽⽼老師的第⼀一代博⼠士⽣生。
台科大設計系 副教授
梁容輝老師
我對梁⽼老師的印象⼤大致上就是像葉問吧,他會武術、針灸、中醫,
⼜又同時精通各種學問,素描、哲學、塔羅牌,甚⾄至薩克斯⾵風吹得⼀一把罩。
我那時候不禁佩服⼜又覺得,這⽼老師太有趣了!
所以我就連寄了幾封附上幾個⾃自⼰己⽤用Webcam錄的吉他solo影⽚片,和設計的作品的信,來吸引梁⽼老師的注意。
梁⽼老師回信了,讓我每週去參加他們研究⼩小組討論,認識了些有趣的同學們,
我也定期去找他激盪了⼀一些想法,從⾳音樂、數位藝術、互動設計、⼀一路聊到HCI的時候,我覺得,這個就對了。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HCI 是⼀一⾨門同時從使⽤用者和電腦出發,設計⽅方法來解決⼈人與電腦互動時所碰到的問題的學問
這⾨門學問有趣的地⽅方在於⼈人的需求是無窮盡的。
當⼈人們對現有電腦的速度、效率、⽅方式滿⾜足後,就會希望容易學的⽅方式、或是更懶的⽅方式來⽤用電腦。
每⼀一次的研究,就好⽐比在為⼤大眾做提案,希望讓未來更多⼈人買單。
我覺得這實在太有趣了,加上那時候有很多新⼯工具跟新概念,像是UX, UCD,
⽽而且重視UX的IDEO和Apple也正崛起,我覺得現在進場正是時候,就開始鑽研下去。
換研究⽅方向
轉換研究⽅方向 是我的第⼆二次換檔加速
CHI
’15
⾛走出那個舒適圈,和同學們做不⼀一樣的事,難免是很孤獨的。
不像現在做HCI研究,在學術圈裡是很潮的事情,
這幾年來CHI conference的投稿量都突破2000篇,簡直是爆炸性地成⻑⾧長。
事實上我今天的研究成果也正是因為搭上了這股潮流 才獲得了很多的關注。
CHI
’15
’09
但是當年,全電機系只有我⼀一個⼈人在做HCI,我簡直是個怪咖。
雖然HCI這領域雖然在國外發展已經三⼗十年了,⽽而且正開始興起,
但在台灣卻也還沒有什麼⼈人知道。
在兩三年前,科技部還是國科會的時候,甚⾄至是沒有HCI這個學⾨門的
陳炳宇 教授鄭鎧尹 博士
即使孤單,我卻做的很開⼼心,因為做HCI,我在設計還有⾳音樂上的雜學得以發揮,
常常有機會剪影⽚片、畫圖、做模型、做訪談等等。
因為HCI,我也結識了當年正在念網媒所念博⼠士班的 livehouse.in 總監鄭鎧尹學⻑⾧長還有陳炳宇⽼老師,
他們也剛開始做HCI。我跟著鎧尹在我電機系的實驗室,偷偷進⾏行有關觸控書桌的 HCI 研究,
誤打誤撞地投上了⼀一篇 ACM CHI論⽂文,讓我順利從台⼤大電機所畢業,也覺得做研究還滿好玩的。
這篇ACM CHI論⽂文也讓我開了眼界,這是個跟世界⼀一級⾼高⼿手站在同⼀一個舞台的機會,
我對著台下四五百個⼈人講⼗十幾分鐘,最後得的熱烈掌聲像開演唱會⼀一樣熱烈。
中央研究院 資訊科學所
楊得年⽼老師
更幸運的是,這篇CHI論⽂文還幫我解決了當兵的問題。
怎麼說呢,因為這篇論⽂文說服了我在中央研究院任職的⽼老闆,楊得年⽼老師,
他認可我有獨⽴立研究的能⼒力,願意收我在他實驗室做研發替代役,
我當兵的內容就是,做HCI研究,寫論⽂文。
因此,我以⼀一個⾮非常特殊的⽅方式,且有穩定收⼊入的情況,
⼀一邊當兵、⼀一邊念博班,安⼼心⾛走上做HCI研究這條路。
磁⼒力介⾯面
這兩次換檔加速帶來的成功,也讓我更有信⼼心的⾛走進研究磁⼒力使⽤用者介⾯面這條路,
⼀一路上,這個案⼦子也是脫離了傳統資訊⼯工程的研究路線,⽤用跨領域的⽅方式在做學問,
順著學術研究和市場的趨勢,運⽤用⼿手邊的⼀一切資源,
包括得到了⾝身邊的師⻑⾧長、朋友和業界的協助。第三次的換檔加速也造成了效果。
創業
現在呢,我則是⼜又換了檔,加速⾛走向了創業這條路。
放膽⾛走出舒適圈,開路造⼭山
故事先說到這邊,
我想說的是,請各位試著放膽⾛走進舒適圈,開路造⼭山。
各位我們都被這個教育制度照顧得很好,要⾛走出舒適圈並不容易,
但是,隨著我們年紀越⼤大會有越多責任。
如果你還年輕,難道不想趁早試試看嗎?
放膽⾛走出舒適圈,開路造⼭山
If you are young, you have nothing to lose.
年輕的你,有的⾵風險只是時間,其他沒什麼好失去的。
⾛走出舒適圈可能有⾵風險,也會碰到意外好事的機會也⽐比較⼤大。
如果你不放膽⾛走出舒適圈,即使碰到意外的機會,很可能會錯過。
在陌⽣生的領域裡,
感官會放⼤大。
更重要的是進⼊入⼀一個你感興趣的陌⽣生領域,就像在⼀一個陌⽣生的國度旅⾏行,
⼈人類的求⽣生本能會啟動,感官會放⼤大,Sensor會打開。
會意識到⾃自⼰己有哪些資源可以利⽤用。
這是對做研究⽽而⾔言,⾮非常重要的事。
你不可能在不了解現況的情況下,
做出好研究或寫出好論文。
研究圈是變動⾮非常快的,以HCI⽽而⾔言,
每年會出現60~70篇新使⽤用者介⾯面的技術研究論⽂文,
你不可能在不了解現況的情況下,做出好研究或寫出好論⽂文。
要了解現況,必須先大量瀏覽、歸納後
再深讀的方式了解現在的研究趨勢。
要了解現況和趨勢,就必須以先⼤大量瀏覽、歸納,
再尋求有機會的點深⼊入鑽研,才是成功做研究的不⼆二法⾨門。
要了解現況,必須先大量瀏覽、歸納後
再深讀的方式了解現在的研究趨勢。
付出大量的時間?是的。
然⽽而這些都要花⼤大量時間的,
即使是惡補也是要花時間。
把效率放大
既然都要花⼤大量時間,那就要花得有效率。
更多⼈人參與,就會引起討論。
真正變成⽣生活中的⼀一部分。
更多人參與,就會引起討論,
變成生活中的一部分。
所以與其惡補,不如讓惡補變得更有趣⼀一點。
試著把事情做⼤大,邀請更多⼈人參與。
⼀一旦更多⼈人參與,就會引起討論、刺激思考。
⼀一旦討論和思考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這會⽐比任何形式的惡補都還有效率。
OpenHCI 2014
就像,四年以來我們辦了四屆的OpenHCI⼯工作坊,
每屆都吸引全國各地兩百多⼈人報名,上百⼈人參加。
媒合了許多的跨領域團隊,也讓許多⼈人初體驗了⼈人機互動領域。
UIST 2013 Traversal
就像我們每年也舉辦UIST/CHI 的Traversal,
讓參加者在⼀一天之內就可以看完50-60篇論⽂文
知道最新的研究趨勢。結束之後,⼤大家還是會就看過的論⽂文繼續有建設性地討論。
這遠⽐比⾃自⼰己單打獨⾾鬥都要有效許多。
更多⼈人參與,就會引起討論。
真正變成⽣生活中的⼀一部分。
讓SENSE循環放大
因為眾⼈人的參與不但讓你更有SENSE,也讓⼤大家都更有SENSE了,
產⽣生整體的效應就能不斷地循環放⼤大。
造勢
也就創造了新的趨勢,簡稱造勢。
這股趨勢會持續推著你向前⾛走。
SENSE
~ 符合實際的想像力(Make Sense)
~ 對未來趨勢的預知能力
我們再來談談SENSE,所謂有SENSE,就是對某種事具有獨到的⼼心得與⾒見解。
具體來說,有SENSE的⼈人知道再⾁肉眼觀察到表象底下,真正重要的問題是什麼。
知道真正問題所在後,他們發會想像⼒力提出的解決⽅方案才能符合實際情況(Make Sense)。
這種切合實際的想像⼒力,也就是他們能夠預先看⾒見未來趨勢的超能⼒力。
更多⼈人參與,就會引起討論。
真正變成⽣生活中的⼀一部分。
每個人的成長背景、性格、生活經驗不同
有的SENSE也不同
根據成⻑⾧長背景、性格、⽣生活經驗不同
每個⼈人的擁有的SENSE也不同
就像我媽媽是保⺟母,帶了三⼗十年的⼩小孩,我從⼩小就跟⼩小孩玩成⼀一⽚片,跟他們玩玩具,
所以我看到⼩小孩⼦子在玩平板電腦,就會把玩具跟平板電腦連結在⼀一塊。
會想像那會是什麼樣⼦子,所以我要先做些什麼事來證明這些概念等等。
因此把腦袋中的那些實體互動介⾯面給實現出來。
你獨特的生活經驗
就是你獨特的SENSE
所以,試著回想看看,你有什麼⽣生活經驗是⼀一般⼈人沒有的呢?
你是不是已經花了很多時間在那上⾯面呢?
你喜歡⾳音樂嗎?喜歡看⼩小說嗎?喜歡運動嗎?喜歡寫程式嗎?
很可能這些就是你獨特的SENSE,幫助你看⾒見獨特的機會。
SENSE
~ 符合實際的想像力(Make Sense)
~ 對未來趨勢的預知能力
因為很重要,所以再說⼀一次,
符合實際的想像⼒力就是能你預先看⾒見未來趨勢的超能⼒力。
更多⼈人參與,就會引起討論。
真正變成⽣生活中的⼀一部分。
多說給自己聽,也說給別人聽,
讓SENSE循環放大,
逐步讓概念變得具體。
要培養這樣的超能⼒力,必須常常說服⾃自⼰己,要是怎樣的話不就太好了嗎?
再說給別⼈人聽,看看有沒有什麼盲點呢?
想像中的概念,慢慢地,就會變成⼀一個具體的⺫⽬目標。
法國小說家雨果:
「世界上最強大的,
莫過於一個
適逢其時的概念」
實現概念的時機,也很重要。
法國⼩小說家⾬雨果說的:
「世界上最強⼤大的,莫過於⼀一個適逢其時的概念」
有了目標,就要和時機一起思考。
按照優先順序把所需能力準備好,
等時機來臨時,從容面對。
⼼心中有了⺫⽬目標,還要和達成⺫⽬目標的時機⼀一起思考,把時機當做是Deadline。
有了Deadline,就不會無的放⽮矢地亂學⼀一通,
⽽而是會按照優先順序把所需能⼒力準備好,
等時機來臨時,你就會有信⼼心從容⾯面對挑戰。
Now 2 years later
想像⼒力
趨勢
所以請看遠⼀一點,運⽤用想像⼒力看⾒見未來的你,
什麼時候會補強好⾃自⼰己的能⼒力,例如兩年好了。
那時候會有什麼樣的機會會發⽣生,發⽣生時該怎麼做,
機會來的時候就會從容⾃自若的把握住。
Now 2 years later
⾏行動
勢在必⾏行
⼀一旦到了那個時機點,趨勢也到了,
勢在必⾏行的時候,成功的機會就會很⾼高。
Now 2 years later
⼈人
⼈人
⼈人
好的,其實這招也不是秘密了,很多⼈人也都知道。
雖然能預⾒見潮流的雖然⼈人雖然不多,但是也不會只有你⼀一個,
這時候,要從廝殺中脫穎⽽而出,只有兩種可能。
當機會來敲門時
你是一個超人,還是一群人?
要嘛就是讓⾃自⼰己成為⼀一個超⼈人,
要嘛就是讓⾃自⼰己找到⼀一群朝向共同理想前進且互補的⼈人,
來⼤大幅超越單⼈人的極限,與之抗衡,這樣是簡單得多。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必須先預⾒見未來,
具體的說給⼈人聽,說服他們加⼊入我們的⼤大英雄天團,
把理想描述地越具體⽣生動,就能吸引到越厲害的隊友,⼀一起並肩作戰。
團隊和諧八字訣
與這些厲害隊友合作的時候,並不是⾮非要當領隊不可,
⽽而是在群⻯⿓龍無⾸首的時候,可以做些事,不失和諧地打破僵局。
這裡我要分享的秘訣,只有⼋八個字。
團隊和諧八字訣
低調做人,高調做事。
「低調做⼈人,⾼高調作事。」
所謂低調做⼈人,隨時思考團隊在路上會碰到的阻礙,體貼的先把它搬開,不必讓⼈人知道。
所謂⾼高調做事,只要有益於提振團隊⼠士氣的事就要讓⼤大家知道,強化共同⺫⽬目標。
這樣,就能創造出順暢有效率的合作關係,與⼤大家共勉之。
最後⽤用這個例⼦子來當做結尾。
四顆球的起點雖然在不同位置,但是最後到達終點的時間是⼀一樣的。
⿎鼓勵各位⾃自⼰己放在更⾼高維度,思考適合⾃自⼰己的那條路
善⽤用時間、資源、趨勢,把位能轉換成動能,換檔加速。
If you are on the right track, it’s never too late.
If you are on the right track, it’s never too late.
GaussToys.com
ABOUT TIME
梁容豪 Rong-Hao Liang, Ph.D.
特別感謝:
台大 CMLAB 全體老師
HCI組 全體成員
與歷年OpenHCI幹部們

More Related Content

PDF
[CHI2016] GaussMarbles: Spherical Magnetic Tangibles for Interacting with Por...
Rong-Hao Liang
 
PDF
[UIST 2015] FlexiBend: Enabling Interactivity of Multi-Part, Deformable Fabri...
Rong-Hao Liang
 
PDF
ACM UIST 2014: GaussStones: Shielded Magnetic Tangibles for Multi-Token Inter...
Rong-Hao Liang
 
PDF
[CHI2016] GaussRFID: Reinventing Physical Toys Using Magnetic RFID Developmen...
Rong-Hao Liang
 
PDF
CHI'15 - WonderLens: Optical Lenses and Mirrors for Tangible Interactions on ...
Rong-Hao Liang
 
PDF
[CHI '18 Paper] BioFidget: Biofeedback for Respiration Training Using an Augm...
Rong-Hao Liang
 
PDF
ACM CHI 2014 - GaussBricks: Magnetic Building Blocks for Constructive Tangibl...
Rong-Hao Liang
 
PDF
ACM CHI 2013 - GaussBits: Magnetic Tangible Bits for Portable and Occlusion-F...
Rong-Hao Liang
 
[CHI2016] GaussMarbles: Spherical Magnetic Tangibles for Interacting with Por...
Rong-Hao Liang
 
[UIST 2015] FlexiBend: Enabling Interactivity of Multi-Part, Deformable Fabri...
Rong-Hao Liang
 
ACM UIST 2014: GaussStones: Shielded Magnetic Tangibles for Multi-Token Inter...
Rong-Hao Liang
 
[CHI2016] GaussRFID: Reinventing Physical Toys Using Magnetic RFID Developmen...
Rong-Hao Liang
 
CHI'15 - WonderLens: Optical Lenses and Mirrors for Tangible Interactions on ...
Rong-Hao Liang
 
[CHI '18 Paper] BioFidget: Biofeedback for Respiration Training Using an Augm...
Rong-Hao Liang
 
ACM CHI 2014 - GaussBricks: Magnetic Building Blocks for Constructive Tangibl...
Rong-Hao Liang
 
ACM CHI 2013 - GaussBits: Magnetic Tangible Bits for Portable and Occlusion-F...
Rong-Hao Liang
 
Ad

About Time - 2015.1.23 CMLab 畢業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