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线程生命周期概述:不仅仅是状态转换
在多线程编程中,理解线程的生命周期对于编写有效、高效的代码至关重要。线程生命周期通常描述了线程从创建到死亡的一系列状态变化过程,但其实不仅仅局限于这些状态的简单转换。线程生命周期的理解应该考虑系统资源的分配、线程调度、同步、通信,以及在这些状态转换中所涉及的复杂机制。
在现代操作系统中,线程生命周期涉及的五个基本状态分别是:
- 新建 (New)
- 就绪 (Runnable)
- 运行 (Running)
- 阻塞 (Blocked)
- 死亡 (Terminated)
然而,操作系统和JVM的线程调度策略、同步机制(如锁)、等待/通知模式以及线程自身的方法调用,都会对这些状态产生影响,使得线程的生命周期变得更加复杂。本文将探讨Java中线程生命周期的每个状态,并通过丰富的实例代码展示它们之间的转换是如何发生的,以及程序员需要在实际编程工作中注意哪些问题。
以下是一个基本线程生命周期的Java代码示例:
public class ThreadLifeCycleExample implements Runnable {
public void run() {
// 线程处于运行状态时的逻辑处理
try {
// 模拟线程执行任务
Thread.sleep(1000);
// 线程可能处于TIMED_WAITING状态,因为调用了sleep方法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 对中断异常的处理
Thread.currentThread().interrupt();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Thread thread = new Thread(new ThreadLifeCycleExample());
// 在这点,线程处于 NEW 状态
System.out.println("Thread state after creation: " + thread.getState());
thread.start();
// 启动线程后,线程处于 RUNNABLE 状态(在Java中RUNNABLE包含了就绪和运行状态)
System.out.println("Thread state after calling .start(): " + thread.getState());
// 主线程暂停,确保上面的线程运行
Thread.sleep(100);
System.out.println("Thread state after calling .sleep() in main: " + thread.getState());
// 等待线程终止
thread.join();
System.out.println("Thread state after completion: " + thread.getState());
}
}
2. 深入Java线程状态
线程在Java中是通过Thread类来实现的,它封装了线程的状态以及行为。根据Java线程生命周期,线程可以存在于以下几种状态之一:
- 新建 (NEW)
- 可运行 (RUNNABLE)
- 阻塞 (BLOCKED)
- 等待 (WAITING)
- 计时等待 (TIMED_WAITING)
- 终止 (TERMINATED)
这些状态在java.lang.Thread.State枚举中有定义。接下来,我们将深入分析每个状态。
2.1. NEW:线程的诞生
一个线程在被创建出来,但是还没有调用start()方法之前,处于NEW状态。此时,它被实例化但尚未开始执行。
2.2. RUNNABLE:准备运行的双面性
在Java编程中,RUNNABLE状态实际上包含了传统意义上的"可运行"和"运行"两种状态。即线程已经被启动且可以被线程调度器执行(可运行),或已经在执行了(运行)。然而,即使线程处于RUNNABLE状态,是否正在执行由操作系统的线程调度器决定。
2.3. BLOCKED与WAITING:阻塞与等待的微妙差别
BLOCKED状态通常发生在线程试图获取一个锁时,但该锁正被其他线程持有。WAITING状态发生于等待其他线程特定的通知(notification)时,例如调用了Object.wait()方法,而没有任何时间限制。
2.4. TIMED_WAITING:带有时限的挂起
线程可以通过调用一些带有指定等待时间的方法(如Thread.sleep(long millis)或Object.wait(long timeout))进入TIMED_WAITING状态,这意味着线程在一个特定的时间之后会自动返回RUNNABLE状态。
2.5. TERMINATED:终结并非终点
一旦线程的run()方法执行完毕,或者线程被中断,它就会进入TERMINATED状态。线程一旦终结,它的生命周期就结束了,不能重新启动。
3. 详细分析线程状态转换
理解线程状态之间的转换对于管理线程生命周期至关重要。这些状态转换可能会受代码逻辑、线程管理API的使用以及操作系统调度策略的影响。在这一章节,我们将详细探讨各个转换点,并通过实际案例来演示它们是如何在Java中实现的。
3.1. 如何从NEW到RUNNABLE:线程的启动
当一个线程被创建时,它首先处于NEW状态。一旦调用了线程对象的start()方法,该线程被移动到RUNNABLE状态,并等待线程调度器的调度执行。以下是一个示例代码:
Thread thread = new Thread(new Runn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System.out.println("Thread is running.");
}
});
System.out.println("State after thread creation: " + thread.getState()); // 应打印 NEW
thread.start();
System.out.println("State after calling start(): " + thread.getState()); // 应打印 RUNNABLE
3.2. RUNNABLE与BLOCKED的拮抗:同步造成的结果
一个线程的状态从RUNNABLE变为BLOCKED通常是因为它试图获得一个已被其他线程锁定的对象锁。这里展示了如何使用synchronized关键字来演示这个转换:
public class BlockedStateDemo {
private static final Object lock = new Objec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Thread t1 = new Thread(BlockedStateDemo::run);
Thread t2 = new Thread(BlockedStateDemo::run);
t1.start();
t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