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说说 MyBatis 执行流程?
MyBatis 是一个优秀的持久层框架,支持自定义 SQL、存储过程和高级映射。它的执行流程大致如下:
1. 加载配置文件和映射文件
- 加载核心配置文件(
mybatis-config.xml
):
MyBatis 会读取核心配置文件以初始化环境信息,比如数据库连接池、事务管理、映射器等。 - 加载映射文件(Mapper XML 文件):
MyBatis 读取每个映射文件中的 SQL 语句定义,并将其映射到相应的 Java 接口或类的方法上。
2. 构建 SqlSessionFactory
- 创建 SqlSessionFactory:
通过SqlSessionFactoryBuilder
构建SqlSessionFactory
对象。SqlSessionFactory
是 MyBatis 的核心对象之一,它负责创建SqlSession
对象。
3. 创建 SqlSession
- 获取 SqlSession:
SqlSessionFactory
创建SqlSession
对象。SqlSession
是 MyBatis 与数据库交互的关键对象,用来执行 SQL 查询、插入、更新和删除操作。
4. 调用 Mapper 方法
-
获取 Mapper 接口的代理对象:
MyBatis 会为每个 Mapper 接口生成代理对象,当你调用接口方法时,实际上是调用代理对象的方法。 -
执行 SQL 操作:
代理对象根据 Mapper 文件中的 SQL 映射信息,动态构建 SQL 语句,发送到数据库执行。
5. 处理参数和结果映射
-
参数处理:
MyBatis 将传入的参数进行处理,根据 Mapper 中的配置(如#{}
和${}
占位符)将参数嵌入到 SQL 语句中。 -
执行 SQL 并获取结果:
MyBatis 通过 JDBC 执行构建的 SQL 语句,并将返回的结果集转换为 Java 对象。 -
结果映射:
如果结果需要映射到自定义对象(例如 POJO),MyBatis 会根据配置将数据库字段映射到 Java 对象的属性。
6. 事务管理
- 事务控制:
SqlSession
提供了事务控制的方法,如commit()
和rollback()
。如果操作成功,需要手动提交事务(或者使用自动提交),否则可以回滚。
7. 释放资源
- 关闭 SqlSession:
当操作完成后,需要关闭SqlSession
以释放数据库连接等资源。这可以通过手动关闭或者使用 try-with-resources 来自动关闭。
简化流程图:
- 加载配置 ->
- 构建 SqlSessionFactory ->
- 创建 SqlSession ->
- 获取 Mapper 代理 ->
- 调用 Mapper 方法 ->
- 执行 SQL 并映射结果 ->
- 事务管理 ->
- 关闭 SqlSession
这个执行流程展现了 MyBatis 如何在配置、动态 SQL 映射和事务管理之间无缝衔接,以简化与数据库的交互。
MyBatis 和 Hibernate 有什么不同?
MyBatis 和 Hibernate 都是 Java 的 ORM(对象关系映射)框架,尽管它们都处理数据库交互,但其实现方式和适用场景有很大差异。
1. 对象关系映射层次
-
MyBatis:
MyBatis 是 半自动化的 ORM 框架,它的核心在于 SQL 语句的控制。开发者需要手动编写 SQL 语句,MyBatis 提供了丰富的映射配置,用于将 SQL 查询结果映射到 Java 对象上。因此,它提供了对 SQL 更大的控制和灵活性,但需要开发者自己编写 SQL。 -
Hibernate:
Hibernate 是 全自动化的 ORM 框架,基于 POJO(Plain Old Java Objects)和映射元数据,它自动生成 SQL 并处理对象与数据库表之间的映射。开发者通常不需要手动编写 SQL,Hibernate 会根据实体类和数据库之间的映射关系来生成并执行 SQL 语句。
2. SQL 控制
-
MyBatis:
MyBatis 允许开发者完全控制 SQL 语句,这意味着你可以编写自定义的、优化的 SQL 语句,包括复杂的查询、插入、更新和删除操作。对于需要高度优化的 SQL 场景,MyBatis 更合适。 -
Hibernate:
Hibernate 尽可能屏蔽了底层的 SQL 细节,它基于 HQL(Hibernate Query Language)或 Criteria API 进行查询,并自动将 HQL 翻译成 SQL。如果开发者希望直接编写 SQL,Hibernate 也支持原生 SQL 查询,但通常不推荐频繁使用。
3. 开发复杂度
-
MyBatis:
MyBatis 对 SQL 的控制力高,但这意味着开发者需要对 SQL 和数据库有深入的了解,尤其是需要手动维护 SQL 语句和结果映射,这可能在项目规模增大时带来额外的复杂性。 -
Hibernate:
Hibernate 通过自动化映射和对象持久化减少了手动编写 SQL 的需求,对于数据模型简单或业务逻辑与数据关系明确的项目,开发难度较低。然而,由于 Hibernate 隐藏了 SQL 细节,复杂的查询可能不容易优化。
4. 性能
-
MyBatis:
因为 SQL 是手动编写的,MyBatis 提供了对 SQL 语句的完全控制,因此可以编写高效的 SQL 并优化性能。然而,性能优化的责任完全在开发者身上。 -
Hibernate:
Hibernate 有自己的缓存机制(一级缓存、二级缓存)和自动化的批量操作优化。Hibernate 的自动生成 SQL 在一些简单场景下可以提高开发效率和性能,但对于复杂查询,生成的 SQL 可能不够高效,导致性能问题。
5. 缓存机制
-
MyBatis:
MyBatis 支持一级和二级缓存。一级缓存是基于SqlSession
的本地缓存,而二级缓存是跨SqlSession
的全局缓存。但缓存机制不像 Hibernate 那么自动化和丰富,更多依赖开发者的手动配置。 -
Hibernate:
Hibernate 具有更强大的缓存机制,默认开启一级缓存,并且可以很方便地使用二级缓存插件(如 EHCache、Infinispan)。它自动化的缓存管理能显著提升性能,特别是在读取频繁的场景中。
6. 数据库无关性
-
MyBatis:
MyBatis 并没有内置的数据库无关性支持,开发者需要为不同数据库编写不同的 SQL 语句,因此在跨数据库操作时需要更多的工作。 -
Hibernate:
Hibernate 通过自动生成 SQL 实现了较好的数据库无关性,开发者不需要为不同数据库编写不同的 SQL,它会根据底层数据库方言自动生成合适的 SQL 语句。
7. 适用场景
-
MyBatis:
适用于对 SQL 控制要求高、需要复杂查询或多表联合查询、或已有复杂的数据库设计的项目。MyBatis 的灵活性非常适合对 SQL 优化要求高的场景。 -
Hibernate:
适用于简单的数据模型或 CRUD 操作比较多的应用场景。对于需要较多的数据库自动化管理和面向对象设计的项目,Hibernate 是一个不错的选择。Hibernate 的自动化机制可以帮助开发者快速开发原型和减少代码量。
8. 学习曲线
-
MyBatis:
对开发者的 SQL 和数据库知识要求较高。由于它不完全是 ORM 解决方案,开发者必须在 SQL 和 Java 对象映射中找到平衡。 -
Hibernate:
虽然 Hibernate 提供了许多自动化功能,简化了数据库操作,但它的学习曲线较陡,尤其是在复杂场景下(如优化、缓存管理、批量操作等)。开发者需要理解其底层原理和行为,以避免潜在的问题。
总结
- MyBatis: 灵活、可控性强,适合对 SQL 有较高要求和复杂查询的项目。
- Hibernate: 自动化程度高、面向对象映射良好,适合 CRUD 操作较多且开发者希望避免直接与 SQL 打交道的场景。
两者各有优缺点,选择使用哪一个框架需要根据项目需求、团队技能和对 SQL 控制的需求来权衡。
${} 和 #{} 有什么区别?
${}
和 #{}
是 MyBatis 中用来在 SQL 语句中引用参数的两种方式,它们的区别主要体现在 SQL 解析、参数处理、安全性和性能等方面。
1. ${}
(字符串拼接)
- 作用: 直接将参数的值拼接到 SQL 语句中,类似于字符串替换。
- 解析方式:
${}
在 MyBatis 执行 SQL 时,参数不会被预处理,它会将传入的参数直接嵌入到生成的 SQL 语句中。 - 使用场景: 适用于动态生成 SQL 语句的场景,例如动态表名、列名或某些 SQL 关键字。
SELECT * FROM ${tableName};
在这里,tableName
的值将直接替换 ${tableName}
。如果 tableName = "users"
,最终生成的 SQL 将是:
SELECT * FROM users;
- 优点: 灵活,适用于动态 SQL 生成。
- 缺点: 存在 SQL 注入风险,参数不会被 MyBatis 进行预处理和转义。
2. #{}
(预编译处理)
- 作用: 将参数作为预编译 SQL 语句的占位符(类似于 JDBC 的
?
),MyBatis 会将#{}
中的参数值传递给 JDBC 处理,并将其安全地设置为 SQL 语句的参数。 - 解析方式:
#{}
在 MyBatis 中会被解析为?
,并使用PreparedStatement
将参数值绑定到这个占位符。参数会被自动转义,以防止 SQL 注入攻击。 - 使用场景: 适用于传递普通的 SQL 参数,如查询条件、插入值等。
SELECT * FROM users WHERE id = #{userId};
在这里,#{userId}
会被解析为 ?
,MyBatis 会将 userId
的值绑定到这个占位符上。如果 userId = 1
,最终生成的 SQL 是:
SELECT * FROM users WHERE id = ?;
然后 MyBatis 会通过 PreparedStatement
绑定参数,将 1
传递给 SQL。
- 优点: 安全性高,防止 SQL 注入。MyBatis 会自动处理数据类型和转义。
- 缺点: 不适用于动态生成 SQL 语句的场景(如动态表名、列名等)。
3. 对比总结
特性 | ${} |
#{} |
---|---|---|
工作原理 | 直接将参数值拼接到 SQL 中 | 使用占位符 ? 预编译处理 |
适用场景 | 动态 SQL(如表名、列名等) | 普通 SQL 参数传递 |
安全性 | 存在 SQL 注入风险 | 防止 SQL 注入 |
性能 | 每次执行都重新编译 SQL | 预编译后重复执行,效率高 |
转义处理 | 无自动转义 | 自动转义(避免特殊字符问题) |
什么时候用哪个?
- 使用
#{}
主要是为了传递普通参数,特别是对于用户输入的数据,这样可以避免 SQL 注入问题。 - 使用
${}
主要用于拼接 SQL 动态部分,比如表名、列名等,不能用于传递用户输入的数据,因为这种方式不会进行转义和预处理。
示例
假设你有一段 SQL 查询代码:
SELECT * FROM ${tableName} WHERE name = #{name};
- 如果
tableName = "users"
且name = "John"
,生成的 SQL 会是:
SELECT * FROM users WHERE name = ?;
然后 MyBatis 会安全地将 name
的值 "John"
绑定到 ?
处。
在这种组合场景下,${}
用于动态表名,而 #{}
用于安全的参数传递。
什么是 SQL 注入?
SQL 注入(SQL Injection)是一种网络攻击技术,攻击者通过在输入字段中插入恶意的 SQL 代码,使应用程序生成恶意的 SQL 查询,从而操纵数据库的执行行为。SQL 注入可以导致严重的安全问题,包括数据泄露、数据篡改、删除数据甚至获取系统控制权。
SQL 注入示例
假设有一个登录功能,接受用户名和密码并在数据库中验证用户凭证。SQL 查询可能是这样写的:
SELECT * FROM users WHERE username = 'admin' AND password = 'password123';
如果这个查询中的 username
和 password
直接来自用户的输入,并且没有适当的处理,那么攻击者可以输入恶意的 SQL 代码。
假设攻击者在用户名字段输入 ' OR '1' = '1
,而在密码字段随意输入数据,那么生成的 SQL 查询可能会变成:
SELECT * FROM users WHERE username = '' OR '1' = '1' AND password = 'whatever';
这段 SQL 会返回所有用户的数据,因为 '1' = '1'
始终为真,导致 SQL 查询条件总是成立。攻击者因此可以绕过登录验证,并以系统管理员或其他用户的身份登录。
SQL 注入的常见类型
-
基于错误的注入(Error-Based Injection):
攻击者通过故意输入错误的数据来获取数据库错误信息,进而推断数据库结构和内容。 -
联合查询注入(Union-Based Injection):
攻击者利用UNION
语句,将恶意查询与原查询合并,获取数据库的额外信息。 -
盲注入(Blind SQL Injection):
当数据库不会返回错误信息时,攻击者通过逐步测试布尔条件或时间延迟来推测数据库信息。 -
基于时间的注入(Time-Based Injection):
通过让数据库查询执行时间延迟的方式,推断数据库是否执行了某条 SQL 语句,进而获取数据。
SQL 注入的危害
- 数据泄露: 攻击者可以读取敏感数据,例如用户信息、财务数据等。
- 数据篡改: 攻击者可以修改数据库中的信息,如更改密码、篡改记录。
- 删除数据: 攻击者可以执行
DELETE
操作,删除数据库中的数据。 - 执行系统命令: 在某些情况下,攻击者可以通过 SQL 注入执行数据库系统命令,甚至接管整个服务器。
防止 SQL 注入的最佳实践
-
使用预编译语句和参数化查询:
避免直接拼接 SQL 字符串,使用像PreparedStatement
或其他框架(如 MyBatis 中的#{}
)来处理参数。这可以有效防止 SQL 注入。String sql = "SELECT * FROM users WHERE username = ? AND password = ?"; PreparedStatement stmt = connection.prepareStatement(sql); stmt.setString(1, username); stmt.setString(2, password); ResultSet rs = stmt.executeQuery();
-
使用 ORM 框架:
使用 Hibernate、MyBatis 等 ORM 框架,它们通常会自动处理参数化查询,减少 SQL 注入的风险。
如何解决实体类属性和表中字段不一致的问题?
在开发中,数据库表的字段名和实体类的属性名不一致是常见的问题。为了解决这种不一致性,常见的 ORM 框架(如 MyBatis、Hibernate 等)提供了多种机制来将数据库字段与实体类的属性进行映射。
解决方案
1. 使用注解映射
如果使用的是基于注解的 ORM 框架,可以通过注解明确地指定实体类属性与数据库表字段之间的映射。
-
在 MyBatis 中:
可以使用@Results
和@Result
注解来指定属性和数据库字段的映射关系。@Select("SELECT id, user_name FROM users WHERE id = #{id}") @Results({ @Result(property = "id", column = "id"), @Result(property = "username", column = "user_name") }) User selectUserById(int id);
在这个例子中,
username
是实体类的属性,而user_name
是数据库中的字段名,通过@Result
注解将它们对应起来。 -
在 Hibernate 中:
使用@Column
注解来指定实体类属性和数据库字段之间的映射。@Entity public class User { @Id private Long id; @Column(name = "user_name") private String username; // getter, setter }
@Column(name = "user_name")
表示实体类的username
属性与数据库表中的user_name
字段对应。
2. 使用 XML 配置映射(适用于 MyBatis)
MyBatis 还支持使用 XML 来配置实体类属性与数据库字段的映射。
<resultMap id=